瘦西湖可以说是扬州最靓丽的一张名片——“具有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和扬州园林特色的国家重点名胜区”,扬州首家国家五A级旅游景区。
逐流于喧嚣、熙攘的人潮,从乾隆御码头开始,沿湖过冶春、绿杨村、红园、西园曲水,经大虹桥、长堤春柳,至徐园、小金山、钓鱼台、莲性寺、白塔、凫庄、五亭桥等,施施而行,漫漫而游。真是“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其名园胜迹,散布在碧湖两岸,俨然一幅次第展开的国画长卷。
瘦西湖巧就巧在它的“瘦”和“小”,妙就妙在于它的“借”: 借得西湖一角,堪夸其瘦;移来金山半点,何惜乎小。清代钱塘诗人汪沆有诗云:“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瘦西湖由此得名,并蜚声海内外。
“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唐朝诗人张祜那首诗是为扬州风姿添彩的神来之笔,让我不由想到三个把生命与扬州连在一起的人。
位于广储门外街的史可法纪念馆是我一心向往之地。史可法在脑海中留下深深印象,则是读了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自幼家境贫寒的史可法独身赶往祖籍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市)应试,寄宿于一所古寺中。时任京畿视学的名臣左光斗非常赞赏他的志略和刻苦精神。便选拔他为北直隶八府之冠。天启五年,左光斗受到诬陷,下了东厂监狱。史可法不顾可能受到的残酷迫害进狱探视。左光斗克制着似同父子之情,怒斥史可法速去。每每读于此处,我皆泪湿衣襟。恨奸佞对忠毅之残暴,感左光斗与史可法之人间至情,憾国运阴翳臣子砥砺。
出了史可法纪念馆,打车直接去隋炀帝陵。
司机告诉我:“扬州的繁华全靠隋炀帝修建了大运河。”隋炀帝陵位于扬州城北六公里处的邗江区槐泗镇雷塘北侧。陵门气势恢宏,进入陵区,高大的石牌楼横梁上写着“隋炀帝陵”斗大的四个正楷字。与瘦西湖摩肩接踵的游客相比,这里简直门可罗雀,半天看不到几个人。
残阳下的隋炀帝陵,荒草萋萋。一个深入民间的评价是:隋炀帝穷奢极欲,荒淫无道,最终落得个国破家亡。老舍之子、着名学者舒乙则认为:“隋炀帝是个了不起的帝王,仅拿大运河来说,就可以为他翻案。”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许多人可能对陆游《书愤》中的名句耳熟能详,也由此知道了瓜洲,这个处于古运河入江口处的小镇。但是你知道那个真情如火敢爱敢恨的风尘烈女子杜十娘就是在这里怒沉的百宝箱吗?
匆匆赶到沉箱亭时,天色已近黄昏。一抹斜阳,轻轻勾勒出江水起伏的波涛。清冷晚风中,我似乎看到那个绝色刚性女子,纵身跳入江心溅起的朵朵浪花,晶莹剔透,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有钱的想要真情,没钱的渴慕真金。得到了还想得到,失去了还会失去。汲汲于平常真爱的当代杜十娘们,不知又有多少啊!难怪一位经历过感情波折的朋友说,宝马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久久伫立长江岸边,夜幕如沉沉思绪一般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星星点点渔火,与天上闪动的星光交相辉映。突然间,《广陵散》激昂、慷慨的旋律响起,琴声铮铮,铺天盖地,“纷披灿烂,戈矛纵横”。
大义凛然,慷慨就义的民族英雄史可法,修大运河的隋炀帝杨广,追求美好爱情的风尘烈女子杜十娘,他们是扬州南来北往的水,他们是扬州醇厚而又刚烈的酒,他们是杨州堤岸上折也折不断的柳。
扬州三月,不只有绿杨城郭、红袖楼台的外表,更有喋血忠义、慷慨悲歌的筋骨!这才是扬州建城二千五百年以来的财富积累,这才是杨州烟花不绝的精气真髓,这才是扬州走向未来的动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