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网

大学生活网 > 范文 > 其它范文

医学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青少年有着微妙的心理变化,并且引起这种心理变化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有很多原因可以导致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在做青少年心理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具体来说,青少年心理健康与两个因素有关,分别是:(一)本体因素。指的是个体本身的因素,是主观能动的。细化来说,指的是心理和基因遗传两方面。(二)诱发因素。指的是造成心理问题的外部因素,这些外部因素有:学校的、家庭的、社会的等。

   [关键词]青少年 心理 因素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丰富,当代青少年从出生就有着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他们普遍都接受着良好的教育,普遍能够保持着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
然而,由于种种因素尚存在着一些非健康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如下几种:1、不能了解、接纳自我。2、不能正视现实、接纳他人。3、心理不够协调、不能控制情绪。4、对社会缺乏责任心。5、缺乏独立、自主的意识。

   青少年时期是人从幼稚顽童向成熟个体的过渡时期,他们将由一个依赖于成人抚养教育,逐渐转变为能够独立生活、自主从事各种活动的成年人。这个时期也是学习的重要时期,他们肩负着将来国家和社会建设的继承和发展重要责任。他们的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时期也慢慢形成和定型。

   因此,准确分析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现状,探索造成心理问题的原因,是目前心理研究课程的一项重要任务,能够有效地指导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为他们走向社会、步入人生定下了一个健康的基调。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定义

   心理健康是怎么定义的呢在1946年的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认为:心理健康应该是人在身体、智力还有情感上和其他的人心理健康不会冲突,让自己的心理健康一直在最好的状态。一般体现为:在自己的身体、智力、情绪方面不会有矛盾,十分和谐;能够快速适应周遭,在平时能够处理好人际关系;在自己工作中,发挥出自己最大的能量,保证高效率的生活。
   对于青少年来说,心理健康绝非仅仅指没有心理疾病,健康的心理应该能够了解、接纳自己,对自己的生活环境能愉快而高效地适应,有一种积极、丰富而持续的心理状态,具有生命活力,能充分发展自己的身心潜能;具有完整的人格,良好的自我感觉,稳定的情绪,且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保持心理平衡;能自尊、自爱、自信,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并能切合实际地不断进取,有理想和事业上的追求。总而言之,心理健康是指青少年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

二、当代青少年心理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丰富,当代青少年从出生就有着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他们普遍都接受着良好的教育,普遍能够保持着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然后,由于种种因素尚存在着一些非健康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如下几种:

(一)不能了解、接纳自我

   心理健康者首先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能力、性格中的优缺点能够做客观的、恰当的自我评价,既不自傲,又不自卑。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的确定切合实际,不会提出苛刻的期望与要求,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能努力发挥自己的智力和道德潜能,对自己的不足能坦然处之。而部分青少年则缺乏自知之明,或自傲、或自卑。由于所定的目标和理想超越现实;对自己要求十全十美又达不到,为此总是自责、自怨、自卑。其结果使自己心理永远失去平衡,因而常面临心理危机。

(1) 不能面对实际、容纳别人

   首先心理工作人员要接受现实的一面,不能因个人喜好,选择躲避问题。对周遭事物有公正的认识,对生活、工作中的困难能妥善处理。一些心理不健康的青少年往往以幻想代替现实而不敢面对现实。或抱怨自"生不逢时"、或责备社会环境对自己不公而怨天尤人,无法适应现实。心理健康者乐于与人交往,接受并悦纳他对于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浅析人,也能为他人所理解,人际关系协调和谐。与人相处时;积极的态度(如同情、友善、信任、尊敬等)总是多于消极的态度。(如猜疑、嫉妒、畏惧、敌视等)。因而在社会生活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充足的安全感。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总是游离于集体,与周围人格格不入。

(三)心理不够协调、不能控制情绪

   心理健康的人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总是占优势的,而当代青少年因挫折和不幸比较容易产生悲、扰、愁、怒等消极情绪体验,且长期处于消极、悲观的体验之中,甚至在严重打击下而轻生。他们不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狂躁、忧郁、骄傲、自卑、不自重,在社会交往中既妄自尊大,退缩畏惧;对于无法得到的东西过于贪求,缺乏积极向上的、现实的人生目标。

(四)对社会缺乏责任心

   心理健康的青少年应该热爱并自觉专注于自己的学习、因而学习是有成效的。并且在积极的学习中体验生活的充实、自己存在的价值。而当代青少年则有为数不少的部分人为了父母、老师而学习,对社会、家庭缺乏责任心,因而他们的学习常无成效或失败。常体验到生活的无奈、生活的无价值。他们常感叹社会、他人缺乏对自己的关怀、理解,而自己又缺少对社会、他人的同情、关心和帮助,因而少有良好的、稳定的人际关系。

   (五)缺乏独立、自主的意识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事物有独立、自主的观点,不盲目遵从;对自己的生活负责,不过分依赖他人求得安全和需要的满足。而盲从、依赖他人,将责任推委于社会、父母、他人,或归于命运的不济、童年的不幸。这些缺乏独立、自主意思的现在在当代青少年中也屡见不鲜。

三、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

   众所周知,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心理极其复杂,甚至难以捉摸。所以,有很多因素可以导致心理问题,这些因素是多样性的。按照功能将这些因素分为两大类:

(一)本体因素。
   指的是个体本身所包含主观能动因素。具体指的是,个体的心理和基因遗传。
1.生物遗传因素
   这方面的影响包括疾病感染、药物中毒、脑外刺激、基因遗传,以及生理功能局限或身体毛病等。
(1)基因遗传
   通常我们认为,人的心理活动不受基因的控制。然而,一个人作为躯体与心理兼备的系统,离不开基因遗传的影响。从目前科学所能及的范围看,身体、修养、智商、思想等,均受到基因的影响。从调研和实践两个方面观察,在智障家族谱系中,患有孤僻、身体残缺、抑郁症等精神疾患的人不在少数。比如,曾有人对精神分裂患者和抑郁症患者做了调查。这些疾病的出现与家族遗传有着密切的关系,血缘靠的近的,患病的可能性增大,而这恰好受到了基因的控制。
(2)病菌或病毒感染
   临床实践表明,中枢神经方面的传染病,比如传染性脑炎,因为病毒或细菌侵扰了大脑神经系统,而造成了严重的智力障碍,甚至心理障碍,从而延缓智力的发展,甚至变成痴呆。
(3)脑外刺激或药物中毒
   脑部疾患,比如脑挫伤、脑震荡等,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造成的。这些脑部疾患都会给患者造成语言障碍、健忘症、失去意识、人格扭曲等心理障碍;因为有害药物进入躯体,毒害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比如食物中毒、药物中毒、酒精过敏、煤气中毒等,这些都可以造成精神失常和心理问题。
(4)严重躯体疾患或生理功能障碍
   造成心理和神经问题的原因包括躯体和生理障碍等。比如说,内分泌失调就可以导致甲亢,进而出现脾气暴躁、冲动上火、自制力差等异常的现象;再比如,肾上腺分泌多了,就会造成躁狂症,相反分泌少了,就会导致抑郁症等。
2.心理活动因素
   心理活动也就是心理状态。如果一个人产生了心理状态,那么将会长期制约其心理的发展变化。心理活动主要包含情绪、认知、个性等因素。
(2) 认知因素
   认知也被称作认识,它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以此来获得人对事物的感觉,揭露事物彼此之间的联系。人类本身具有多种认知能力,主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值得一提的是,一个人既然同时拥有多种不同的感知能力,当然就有可能产生认知冲突,这是由于不同认知因素之间没有达到协调而引起的。当我们的一种或者多种认知与另外一种或者多种认知之间产生冲突的时候,这种情况就有可能发生。通常,一个人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可能对身体产生一些负面的或者消极的影响,例如:紧张,烦躁,焦急等。但是在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正确的认识问题,积极面对。如果我们还是一味的消极应对,希望极力消除这种失调的话,便有可能产生一定的心理障碍,从而使我们的认知失调。严重的话,甚至有可能发生人格分裂也不一定。
(2)情绪因素 
   人类的情绪可以用一个"多"字来形容:一、多难度,二、多成分,三、多层次;人类的情绪是复杂变化的,同时也是不容忽视的,它在人类的生存和社会活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好的情绪是维持人类身心健康的良药。
   通常来讲,若是一个人能够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那么他一定是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因为这样能使一个人精力充沛并且永葆生机。反之,若是一个人时常消极待世,那么他肯定给人一种慵懒无力,精力涣散的印象,他自身也必将是精神压抑,身体衰弱。所以,我们一定要时刻保持乐观的情绪,不能被负面情绪所影响。这样才能保持身心健康。
(3)个性因素 
   个性因素同时也被叫做人格因素。即是对一个人性格、能力等多种特征的表述。由于个性因素占据着一个人心理活动的主体地位,因此,个性因素对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一个令人深刻的例子就是,不同的人在同样的挫折面前,他们所采取的应对方式竟会截然不同--性格积极正面的人可能积极应对,迎难而上,奋发图强,从而能解决困难,并且获得别人的认可;反之,性格消极的人就可能逃避现实,自暴自弃。

「标签: 医学学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