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传统企业的主管眼中,自传若过于新潮,会显得不够正式。因此,四平八稳的自传撰写法还是有存在必要,但即使是传统自传结构,还是要注意「自传内容不能与求职相关主题脱钩」。
专家建议,正确的传统自传格式,第一段(展现:硬性能力)一开始可描述自己有哪些优势,内容必须与求职职位有关,例如:毕业科系、辅修科系、相关报告、论文、研究计划、专题制作、论文内容、证照、获奖纪录等,并简述学习成果。简单来说,就是将自己能秀出来的具体成绩。
第二段(展现:软性能力)应描述无法实体展现的软性能力。例如,求职者的个性、人格特质、处事态度、人际关系、领导能力,甚至是与求职有相关的家庭环境、成长与学习经验等。这些内容往往没有具体证件或文件可以证明,所以必须透过其他人的评语或案例说明来描述。
第三段(展现:未来潜力)延续前一段的内容,并将这些特质延伸做为职场上可运用的工具。例如:前一段介绍自己在学校社团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将如何运用在业务工作上;稳健细心的人格特质,对一位律师职涯发展而言,有绝对的必要性。求职者可在最后将这些条件与应征职缺做连结,凸显自己未来在职务发展潜力。
就算你是怪咖,十大撰写问题还是得注意。根据人资专家分析,无论是社会新鲜人或职场老鸟,撰写自传时应免常出现以下十大错误。
1暴露个人缺点
写自传的目的,是为了要凸显个人优势,而不是故意暴露自己的缺点。有些社会新鲜人天真到以为,主动告诉主考官自己的缺点,对方就会好心「放你一马」。事实上,自曝其短只会增加求职落榜机会,虽然自传与履历表最忌造假,但撰写者应避免在缺点上做文章,一定要懂得掩饰。
2以负面态度看待事情
如果自传里头必须提及为何离开前一分工作(或新鲜人可能提到离开工读环境的理由),应采正面表述,而不要怨东怨西。
3前后矛盾
有些求职者在撰写自传时,前后观点不一,或对自我人格特质描述颠三倒四,这会混淆主考官对求职者的特质认定。
4文字应用错误
文字应用的错误,可分为「别字错误」与「语义错误」两种。前者可透过自我检查来改善,后者可能是自己长期以来的用字错误习惯,此时就要寻求外人协助纠正。
5文字过度口语化
拜科技之赐,计算机让许多人的工作时间大为缩短,但也让现代青少年的文字表达能力逐渐钝化。
许多毕业生求学阶段,因长期在网络上发表文章或写网志,文字表达内容出现太多网络用语,甚至太过口语化。如果将这些缺点摆进自传文章里面,不仅会让主考官感觉到求职者不够正式,整体求职态度也不够慎重。
6对主考官态度轻浮
在求职者不清楚主考官个性与态度下,对其称呼必须正式有礼,同时也该以得体的态度来撰写自传,绝不可语带轻浮。
7直接要求福利或薪资
求职者千万不要在履历表中填写期待薪资与福利,在自传中当然也不要触及这个话题,更不应该在自传中与企业针对薪资与福利讨价还价。
8挑战权威
求职者如果想在自传中,提及自己对企业或产业的熟悉与专业,应尽量描述对征才企业的好印象,如有不同意见,也应拟出正面策略,而非批评过去的成绩或做法,甚至挑战权威,因为谁都不能保证主考官有雅量能接受批评。
9俏皮当有趣
社会新鲜人有时创意无限,但自传的创意玩过头,原本想给人「惊艳」效果反而变「惊吓」,特别是求职者想在自传中展现悄皮时,最容易犯这种错。建议社会新鲜人撰写自传,还是要以慎重、庄重风格为主。
10文字过多
有些人写自传,总希望把自己所有优点,都能完整展现在自传里。其实,一篇好的自传,字数应在800到1,000字间,如果社会新鲜人没有太多经历可讨论,甚至可缩短为600字,并将履历表页数压在一页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