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网

大学生活网 > 大学生求职 > 职场故事

名师陷阱教育消费谨防上当

“学不会全额退款、全国名师指导……”很多家长在给孩子选择培训机构的时候,大多冲着广告上宣传的“名师培训”等华丽头衔。然而,下半年开学以来,瑞安工商局却不断接到市民投诉,声称所谓“名师”多是名不副实。对此,工商部门发布消费警示:教育培训勿轻信“名师指导”、“学不会全额退款”等承诺。

今年9月,市民林女士帮儿子报了一英语补习班,补习机构声称是名师指导,如果成绩没提高可以全额退款,于是,林女士爽快地交了14780元的学费。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补习之后,林女士儿子的英语成绩非但没有“提高”,反而有了下滑的趋势。

通过和多位家长的调查了解,林女士发现,原来这家培训机构就是“王婆卖瓜”,所谓“名师”多为高校学生兼职。因此,李女士立即停止了课程并要求退费,但该培训机构却拒绝退款,无奈之下,李女士只好向工商部门投诉。

工商部门通过调查并综合此类投诉发现,不少培训班的确存在以“名师”概念吸引家长报名的现象。“相比较授课时间、课程安排等,‘名师’的概念很难确定下来。而培训机构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在广告宣传、招生简章中大量使用这一概念。”

工商部门表示,由于培训机构常以培训老师是在校老师为由,不方便将名字写在合同中或者招生简章上,因此消费者在产生纠纷或者维权时很难拿出证据,相关“名师”的教育维权也成为难点。针对此现象,瑞安工商局提醒消费者选择教育培训班要三看:

一看证件。消费者在选择培训机构的时候一定要确认该机构具备培训资格,查阅《非学历教育资格证》、《营业执照》等证件,谨防黑班。

二看硬件。不要盲目听信宣传,要对教学场地、师资力量等进行亲自了解。不少家长反映,有些培训场地简陋,有的师资力量不足,实则是自己组织一些教师兼职或社会招聘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三看合同。要签订合同,留心霸王条约。消费者一定要和培训机构在合同或协议中将学习内容、授课教师、退款条件、违约责任等在合同上明确标出,以备日后发生纠纷时有证可依。


作者:兼职企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