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网

大学生活网 > 大学生求职 > 职场故事

毕业生简历注水背后缺失的不单单是诚信

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跨行业和多领域的实习经历、在多个学生社团“官居要职”、文体活动样样“突出”……简历可谓是毕业生求职应聘的第一块敲门砖,可如此光鲜的简历是否全部可信?记者通过调查发现,为简历“注水”渐成一些大学生求职的通病,也是公开的秘密,而有教育专家指出,求职简历“注水”与高校诚信教育机制的缺乏有关(新华网11月2日)

作为即将毕业的学生,第一次与社会的亲密接触,就送出了欺诈,将个人的能力戴上冠冕堂皇的吹嘘成分,明知带着欺骗的影子去博得用人单位的欢迎,在日后的工作,现实会成为一面照妖镜,使我们原形毕露,但还要挖空心思的继续着简历造假,着实让人迷惑,当然简历的注水,也不是一个诚信就能讲的清的糊涂账。

简历注水,折射的问题是学生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而自己上身却找不到相应的优势来弥补缺陷,只有铤而走险的用欺骗来蒙混过关。而问题的核心点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学生了解问题出在哪里,只是自己不愿修正或没有能力修正,所以问题的第一根源需要学生自己买单。现实的生活中,大学生滋生的懒惰情绪并是不空穴来风,好多学生将大学当做了实际的疗养院,在哪里他们走过了一段人生最惬意的时光;而坊间传言的“60分万岁,多一份浪费”的段子,又很好的佐证了第一个问题的存在;更有甚者将大学这座象牙塔视作爱情的自留地,一门心思的过着二人的世界,从此自废武功。正是有了日常生活中的不断的荒废,才导致了毕业临时抱佛脚的窘迫。所以说弥补简历的苍白,学生首先要自救,在学校成长中找出与未来社会的结合部,增强自己的能力,毕竟在找工作这个事情中,主语还是学生自己,如果自己想通过作弊就可以获得的一劳永逸的成果,那么到头来收到的也只会是自欺欺人的苦果。

简历作为毕业生的一块敲门砖,是沟通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唯一的桥梁。印象管理理论中的第一印象所扮演的角色非同一般,而简历恰好扮演者第一印象的角色,所以学生会冒着有损诚信的风险来博得用人单位的印象分。而作为阅读简历的另一方,用人单位对称的信息检索功能处于完全的盲区,也使的学生为自己的简历添加不安分的因素有机可乘。所以,建立统一对等的信息开放机制,有助于规避学生造假的嫌疑,增加诚信的重量。

学校的教育落地点大多的是理论层面上的输出,而社会实际的需求却是可以创造实际利润价值的能动体,这就造成了两者之间的脱节。社会需要的是可以低下身段的馒头,而学校生产出却是更多的具有光鲜外表的面包,正是供给和需求的脱节才导致了学生需要多次的涂抹自己的简历来符合用人单位的条件。所以说学校的教育也应自我反思,是否也应当走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去真正的关心社会的实际需求,做到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协调。例如,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学校完全可以扩大社会上需求旺盛的专业人才招生量,而逐步控制已经饱和专业的招生量,从源头上控制学生的专业比例,做到授人以渔,而不是简单的一个本科毕业证式的肥鱼。

毕业生简历注水,包含着太多的罪与赎,但简历注水也许只是翻开了问题的第一页,我们有没有能力继续往后翻,需要的则是全社会的勇气和智慧。


作者:兼职企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