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网

大学生活网 > 大学生求职 > 职场故事

大学生暑期兼职打工陷阱多

暑假即将到来,大学校园张贴栏等处贴满了一些形形色色的招聘暑期工的广告,不少大学生会选择利用假期找个单位打工,在丰富暑期生活、增加社会阅历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赚到钱。日前,记者在采访时发现,部分大学生选择暑期打工时带有盲目性,容易受到不法商家和中介机构的欺骗,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很难得到保障。

学生怕麻烦,大多忍气吞声


张冉是一名英语专业的大二学生,去年暑假她找了一份辅导中学生英语课程的工作,她告诉记者,“一个暑假下来,赚到了2000多元的工资。”张冉认为,当家教可以锻炼自己的耐心,在辅导别人的同时自己也提高了知识素养。然而,不是所有学生都像张冉这么顺利,由于缺乏社会经验,有些学生很容易上当受骗,掉进“招工陷阱”中。

在某职业技术学院读文秘专业的李逸去年6月底,通过朋友的介绍,在市区一家私营企业找了份工作,为公司作前台接待、打印资料、整理文档等。面试时与老板口头约定每月报酬是800元。李逸非常认真地对待这份工作,工作一个月后,她却只拿到了600元的工资,而老板的理由是李逸在一个月中迟到两次,故扣除200元。而公司在面试时从未向她提及相关事宜。8月28日,李逸看暑期将结束,就找到老板,提出自己干到月底凑够一个月后便辞职返校。然而李逸未曾想到,老板当即将她辞退,只给她发了400元的工资,她向老板提出质疑,得到的答复却是,“突然离开导致公司人手不足,急需高薪招工”,老板以此为由,拒绝为她补齐工资。“工作了两个月,从未足额拿到工资。”因为着急返校,又拿不出工资约定的凭证,李逸最后只得忍气吞声,“没几家用人单位同意与我们签订书面协议,多是口头协议敷衍,我们的合法权益根本得不到保障。而且即使有证据起诉,我们也没那么多费用和精力。”

大一学生郝文告诉记者,身边很多同学到一些超市商场干促销员工作,试用期的3天是不发工资的,结果很多同学试用期做完了就被辞退了,相当于白做3天。在郝文看来,“为了区区几百元被扣的工钱去投诉,感觉很麻烦,再说没签合同,可能也得不到任何结果。”遭遇工资“缩水”、讨薪难等不公平待遇,不少学生会像李逸和郝文一样,选择“打落牙齿往肚里咽”,吃哑巴亏。

监察部门法律空白难监管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除做家教以外,大学生所能找到的兼职主要是钟点工、餐饮服务人员、手机促销员、传单发放员等,待遇每天10元—50元不等。但很多时候老板会无故压低工钱,或者干脆找个借口不给。一些非法中介机构也利用大学生找兼职心切的心理,用大量的虚假信息骗取钱财。与学生打工热情高涨相对的,是现实中有不少学生在打工过程中屡屡上当受骗。

对此,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监察部门的工作人员表示,造成此类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有打工学生自我维权意识淡漠的因素,另一方面,国家劳动法规在如何规范保障在校大学生打工的权益方面还是一个空白。由于大学生的身份是学生,按照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大学生还不是“劳动者”,不受《劳动法》保护,目前我国还没有明确针对大学生打工而出台的法律法规,部分企业利用相关的法律空白,招用兼职学生,压低工资,导致学生遭遇不公平待遇,使学生有苦无处诉。打工过程中,学生们要提高对用工企业的鉴别能力,在实施兼职前检查其是否证照齐全。要查看中介机构是否具有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和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介绍许可证。对于用人单位扣押身份证、学生证,收取“保证金”、“押金”等非法做法,学生有权拒绝。在正式开始工作前,应清楚地告诉家人和亲人工作的时间、地点等详细信息。

另外,大学生兼职应尽量尽快签订书面协议,约定好工作性质、工作时间和工资待遇及发放时间,保存好工作中的相关证据,一旦发现被骗或出现纠纷,应及时向劳动、公安等部门举报。

山东工商学院招生与就业指导处一位姓高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学校每年都会组织暑期招聘会,通过学校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联系,帮助大学生寻找兼职机会的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不良企业欺骗学生的行为。面对大学生暑期打工维权困境,专家呼吁,有关部门要尽快完善相应法律法规,让大学生暑期打工名正言顺,让大学生短期务工权益保护有法可依。

网上兼职如何防被骗

 


作者:兼职企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