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活干不了,力气活干不动
接受调查的1800家企业的7578个职位中,营销类占62.3%,业务操作类占19.5%,技术类占9.1%。企业给大学生提供的兼职实习工作多集中于营销类和生产类岗位,这令大学生们感到沮丧和不满。一位兼职当了5天特卖会营业员的大学生接受访问时说:“一天站6个小时不算,人多得应接不暇,环境闷热嘈杂让人连饭都吃不下。我看不出这样的兼职和我以后的职业有任何关系。”
企业对大学生的观点不以为然。企业提供的兼职实习机会首先是出于经营的需要,而不是社会责任感,招聘兼职实习人员的目的是帮助企业解决问题,而不是培养专门人才的。
“在企业里,永远是最累、最苦、最没有技术含量的活儿给新人做”。九成以上的企业认为,“学计算机的去送外卖、学财务的上街发传单很正常”。
一位企业负责人说,企业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大量一线、辛苦和困难的工作需要大学生来承担,可惜大学生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要技术的活干不了,要力气的活干不动,不要技术和力气的活又能有多少是留给大学生的?
一家日资物流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说:“和就业一样,大学生兼职实习也要跟着市场需求转。如果这些大学生在中学暑期里多做些送外卖、发传单的工作,那么到大学暑期可以干的事可能会更多。”
开车上班,停车费超过工资
蒙牛的超市促销员一天报酬100元,必胜客小时工8元一小时,这样的报酬是不是太低?据调查,1800家企业提供的兼职实习职位43.1%按小时或者天结算报酬,其中7成在每天50~100元,16.2%的企业给付的日薪低于50元,10.5%的企业给付的日薪每天在100~150元之间。超过每天200元的工作基本上是活动演出、调查访问和翻译等。按月结算的兼职实习工作,56.2%人的收入在1000~1500元之间,32.7%的低于1000元,8.6%的人收入在1500~2000元之间,超过2000元的收入主要集中在广告设计、计算机编程和翻译等岗位。
“前程无忧”高级副总裁简思怀说,这样的薪酬当然不高,但是这样的薪酬并不低于毕业生第一份工作的水平,甚至还有些高出。对大学生兼职实习的收入调查与企业薪酬调查基本吻合。
可是对很多从小衣食无忧的大学生而言,这样的薪酬很难成为工作的动力。调查发现,一些大学生甚至开车去兼职实习,停车费的支付超过了收入。
关于兼职实习的目的,调查显示,40%的学生是“为未来就业做准备”,30%左右的学生“为就业准备”和“赚钱”并重,28.2%的学生兼职实习主要是为了赚钱。但是在大学生放弃兼职实习工作的原因中,“付出和收入不成比例”占到第一,“为了这点收入卖力不值得”的说法也并不少见。
兼职实习与就业无关
近70%的大学生把兼职实习视为就业的“热身”,36.7%的人表示以后只会选择“对就业有直接影响”的兼职实习工作。22.6%的大学生认为“一两次的实习兼职经历已经足够,应该花更多时间在提高专业能力和英语水平上”。“扫楼”、特卖会销售和家教被列为最没有“就业价值”的三类兼职工作。
但是大学生希望得到的、有专业内涵的兼职机会多数也需要一定的行业经验和专业资历,对个人的一技之长十分倚重。以目前人才市场需求较为集中的兼职讲师、兼职工程师、翻译为例,一般要求有两年以上的相关经历和行业的资格证书,对具体行业的市场和技术应用有深入了解。而在校大学生无论从专业知识还是从业经验上基本无法胜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