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局一:兼职刷单日进斗金
足不出户,点点手机便能日进斗金?随着暑期临近,“网络刷单”成为不少学生的兼职首选。近日,珠海一名学生就因兼职刷单被骗,不仅没被馅饼砸中反而掉进了刷单陷阱。该学生刷微博时收到陌生人发的私信,称帮忙支付“×东”购物平台的账单可以赚取佣金。想着闲着也是闲着,为了赚点零花钱,这位学生就答应了帮忙“刷单”。完成第一单任务,该学生拿到了106元的本金和佣金。第二单任务时,他先支付了3960元,却被告知只是第二单任务的一部分,要想拿到佣金还要多支付几个订单。这位学生照办,连着通过对方提供的二维码支付了9900元、19600元。然而该学生按对方要求支付后,对方却对返佣金只字不提。察觉不对,这位学生报了警,但已被骗3万多元。
警方表示,这位学生遇到的其实就是“兼职刷单”诈骗,而在我市涉学生类电信网络诈骗中,此类案件占比最高。警方提醒,不要有贪图小便宜和轻轻松松赚大钱的心理,在网络刷单的虚假交易中存在很多欺诈风险,切勿盲目相信。
骗局二:虚假网站提前查分
不法分子通过短信发送虚假查分网址,让考生输入身份证号、姓名、手机号、银行账号等信息后,将这些信息记录并贩卖,甚至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精准电信诈骗。
警方提醒:查分请认准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查分网址,谨防各类涉及查分、录取的相关短信链接。
骗局三:谎称有“内部指标”或“特殊关系”
高考填志愿也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他们往往自称是高校或招生办某领导的熟人、亲戚、朋友,有“内部指标”“机动指标”等,称有办法“低分高录”,或争取到特长生加分,让“二本”分数线的考生录取到重点院校,让专科分数线的考生录取到本科院校,从普通专业调到热门专业等,以此实施诈骗。
骗局四:混淆教育类型
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远程网络教育……一些不法分子故意混淆这些教育招生的区别,将不够分数线的考生骗到远程网络教育班。因此,填报志愿前一定要先向教育主管部门了解学校的办学资质、招生资格等,如有条件要实地去参观,多种途径了解该校的师资力量和办学成果。
骗局五:伪造录取通知书
不法分子冒充招生办人员,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事先打入银行账户内。警方提醒学生和家长,有些学校会在自己的招生网上公布录取考生的通知书信息,如果没有也可以电话咨询被录取的院校,切莫一时冲动被骗。
骗局六:谎称提前发放助学金
不法分子自称为教育部门或慈善机构工作人员,可以对困难考生或者成绩优异考生提前发放助学金,再不领就要过期,然后指挥受害人去柜员机给账户转账。
警方提醒,凡是涉及钱财,考生及家长一定要高度警惕。遇到招生疑难问题,要通过正规渠道查询核实,不要轻易将考生身份证号、准考证号等信息交予他人。遭遇招生诈骗要及时向招生机构和公安机关举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