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网

大学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报告

百年艰辛弦歌继绝  雅音传世正值芳华

Day1: 打卡新四军纪念馆、淮剧博物馆
7月28日上午,团队成员到达新四军纪念馆,依次参观了主馆区、重建军部纪念塔和重建军部旧址。在参观的过程中,团队成员深入了解了新四军的光荣历史,在党的带领下,在一位位坚强勇猛、不畏艰险的战士的拼搏下,新四军取得了一系列战役的成功。另外,团队成员通过视频的方式,聆听新四军老战士回顾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内心不由生出敬佩之情。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
随后,团队成员还参观了淮剧博物馆,成员积极参与馆内活动,通过采访讲解员并与其深入交谈,团队成员了解到很多有关淮剧的知识,并赢得了精美的奖品。淮剧博物馆分为历史沿革、艺术常识、名人名作和文化现象四个展厅,通过原作剧本、经典剧照、视听资料、舞台模型、服装道具等珍贵藏品,展现淮剧发展历程和艺术成就,彰显淮剧文化的无限魅力。该馆为一座明清风格的四合院,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是一座集展陈、传习、收藏、研究、演出于一体的专业文化博物馆。
盐城市的新四军纪念馆与淮剧博物馆是合肥工业大学软件学院赴建湖“建湖‘淮’梦——从淮剧探寻红色记忆”暑期社会实践团的第一站。通过第一天的活动,团队成员对淮剧的传承历程与其蕴含的红色记忆产生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为后续的实践活动打下基础。


Day2:探访非遗文化景点——淮剧小镇
7月29日,为深入了解建湖淮剧文化,合肥工业大学软件学院“建湖‘淮’梦——从淮剧探寻红色记忆”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建湖淮剧小镇开展调研,采访淮剧小镇项目负责人戴礼新、建湖县淮剧团团长颜刚。
在负责人戴礼新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参观了淮剧小镇,了解了小镇的风格特色。戴礼新表示,淮剧小镇将整体环境做足生态感,建筑风貌保持原乡感,打造以淮剧、民宿、餐服等方面为核心的旅游业圣地。在此之后,团队还参观了淮剧演员的幕后工作场地,并欣赏了一场精彩的淮剧表演。剧后,团队采访了青年演员,并询问了演员学习淮剧的经历。
在赴建湖县淮剧团的采访过程中,颜刚团长就对淮剧的看法、淮剧发展方向、淮剧的传承等问题做出了详细回答。他表示,淮剧作为348个戏种中仅有的几大可溯源剧种之一,受众广泛,十八大后,淮剧演员积极响应中央号召,不断寻求文化旅游的新方向,不断加大剧本题材的创新。颜团长还表示,“创新之树,立于垒土”,对于当今时代的变迁,时间碎片化和生活快速化要求淮剧采用新的传播形势以适应广大群众,但绝不触及文化的根本,通过现代化手段如短视频、唱淮歌的形式引起群众的兴趣,要让群众走进戏院,才能让淮剧本身去感染群众。
同时,团队还在淮剧小镇和各大广场做了关于淮剧认知与发展的问卷调查。 团队成员纷纷表示,我们应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土壤,做一株蒲公英,

Day3:探访江淮戏苑,亲身感受戏剧之美
7月30日,为亲身感受淮剧的魅力,更加深入地了解淮剧的历史,合肥工业大学软件学院“建湖‘淮’梦——从淮剧探寻红色记忆”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建湖县江淮戏苑进行进一步调研,亲身体验淮剧表演。
团队成员在参观江淮戏苑的过程中,了解到淮剧是怎样从质朴简单的水乡小戏迈入大都市的艺术天堂,从草根艺术逐步成长为“文武坤乱不挡”、能演文武大戏的优秀地方剧种。
随后,团队成员画好妆容、身穿戏服,亲身体验淮剧表演。换上一身美轮美奂但十分沉重的行头,团队成员更感受到了戏曲演员的不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或许这就是每个戏曲演员的真实写照。
通过对江淮戏苑的参观和体验,团队成员体会到了淮剧不仅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传承。语调工整、四声分明、五音齐全,淮剧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中华文明在盐阜地区的具体展现。

活动感想:
建湖县位于江苏省盐城市,是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是新四军革命的根据地,又是非遗文化——淮剧的发源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实践团队成员此次到访盐城建湖,怀揣着对历史和文化的敬意,不仅学习了新四军根据地的革命故事,更看到了红色文化和淮剧文化的有机结合,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实践团队将秉持赤子之心,以青年之力,肩负起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
 

社会实践报告推荐

四牌视角下预制菜助力乡村振兴

预制菜助力乡村振兴队,是一支来自广东海洋大学的暑期社会实践队伍。队伍从四牌视角出发,研究预制菜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走进红色文化,传承文化内涵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实践团队本次来到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苏维埃政府纪念馆,在这里弘扬革命精神,了解红色渭源。

红色铸就理想,拼搏成就人生

红色渭源,百年沧桑。实践团队来到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苏维埃政府纪念馆,了解渭源红色党史,缅怀革命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