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赓续红色血脉,璀璨海霞荣光”实践服务团赴温州洞头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期间,实践团参观了红色印迹馆、女子民兵纪念馆,走访了海霞村、洞头村、寮顶村等乡村,采访了农业农村局、北岙街道团委、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等相关负责人。多方面,多层次的展开了实践调查。传承红色精神,助力乡村振兴。

(图为实践团参观红色印迹馆)
实践的开始,恰逢“青春心向党,奋进新征程”——洞头区“新青年下乡”助力共同富裕暨“家燕归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启动仪式。在本次活动中浙江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与共青团洞头区委员会共建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共建基地”并签约党建联盟项目,学校与团委的结对工作不仅为学子成长成才提供综合平台,也为推动经济社会建设等各项事业的深入发展注入年轻的血液。
“一是要贯彻新思想,激发‘新青年下乡’新动力;二是要展现新作为,焕发‘新青年下乡’新活力;三是要适应新需求,提升‘新青年下乡’新水平;四是要凝聚新力量,形成‘新青年下乡’新合力。”团区委副书记朱玲爱向实践团队提出四点希望。

(图为洞头区“新青年下乡”助力共同富裕暨“家燕归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启动仪式上团区委副书记朱玲爱讲话)
为助力共同富裕深入发展、寻找当地产业“红色资源”,实践团先后去到了红色印迹馆、先锋女子民兵连纪念馆、寻访了寮顶军事文化村以及七彩洞头村。在红色印迹馆和先锋女子民兵连纪念馆中,同学们亲自对展馆进行讲解,进一步感受了海霞精神世代相传,生生不息的伟大力量。在寮顶村,同学们参观了军事文化坑道,观看了红色影片《海霞》并与园区负责人进行了座谈,深入了解当地依托军事文化这一优势发展的策略。 之后更是前往热闹的七彩洞头村感受旅游特色,切身感受乡村振兴的成功案例。

(图为实践团采访寮顶村园区负责人)
践行海霞精神,贯彻青年担当,实践服务团前往北岙街道城中社区,在城中社区总支委员会参与了社区的主题党日活动,团队成员还对社区党员和海霞妈妈志愿者进行了“新时代,新征程,我们都在路上”的党史主题宣讲活动,介绍了近代的红七军团的长征过程和“长征精神”在当代航空事业中的深刻体现。

(图为实践团参加城中社区党日活动)
实践团再度前往海霞村进行采访,据村主任杨相文介绍,目前村里有海霞学院、海霞军事文化园以及民宿酒店和青年营等项目产业,村内小学教育采取小班化教学,更是有医院对接,定期到村里给老人进行仪诊。海霞村以红色为基调,围绕“吃一天民兵饭,走一条红色路”,与周围村庄片区相连、抱团发展、错开发展。

(图为实践团采访海霞村主任杨相文)
紧接着实践团前往了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洞头基地,并对研究所的张主任等多位负责人进行了采访,了解了水产养殖的发展前景。之后,实践团前往洞头区乡村振兴局,直接对话振兴办主任潘齐奔,进一步了解洞头区的乡村振兴建设和“未来乡村”规划。潘主任说,从2017年的花园村庄项目,到2018年的蓝色海湾整治,要发展,首先要把环境问题处理好,用黄沙变黄金。如今的五星级示范村、未来乡村建设作为载体,无一不在诠释着农村富裕才是共同富裕。

(图为实践团采访乡村振兴局主任潘齐奔)
实践团还前往北岙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北岙街道团委书记张鸣老师介绍了北岙街道的人口、企业和未来乡村建设规划等各种信息。实践团更是受到了团区委的慰问。之后同学们前往洞头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进行了采访,在与相关负责人的座谈中,同学们对洞头区的整体旅游行业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进一步理解了洞头区因地制宜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战略规划。

(图为实践团采访洞头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随着洞头海上花园的建设,近几年,海霞村以“军事文化”和“渔家风情”为特色,打造红色旅游。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纪念馆、海霞军事主题公园、军民友谊池,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继往开来的红色画卷。一步一风景、一景一陶然。红色的五星、古朴的石屋、勾绘出一幅红色印记的花园村庄,今天,“爱岛尚武、励志奉献”的“海霞精神”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