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内关于黄河文化主要分为三层,以“纵览黄河、感知东营”为展陈主题,包括“中华母亲河”“魅力黄河口”两个板块,分为壮美黄河、四季如歌、沧桑迭变、印象东营、胜利之歌等多个展厅,通过多种方式向团队成员展示着黄河流域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
展厅第一层介绍了黄河的源头以及历史变迁,展现了黄河流经各区域形成的历史文化,包括地形地势特色、民俗风情、重要建筑以及重要历史典故等,其中地上悬河立体沙盘向团队成员展示了地上悬河的形成原理,对之后关于黄河生态的实践开展有所帮助。
展厅第二层展现了黄河流域及沿黄地区沧海桑田的迭变历程,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从朝代更迭、盛世繁荣到民族融合,展厅内还展现了生产工具、兴修水利、纺织技术、陶瓷技术、四大发明等文明结晶。团队成员参观了历代治河机构和水利工程,展厅展示了古代治黄事迹,如大禹治水、西汉王景的疏堵结合、明代潘季驯的束水攻沙等,对于团队关于黄河生态的社会实践起到了借鉴意义。
展厅第三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文化遗产保护的美好祝愿,“胜利之歌”展厅讲述了油田的开采过程,从地质勘探、九二三厂到开采的艰苦环境,直至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的诞生,向我们展示了一代又一代人民顽强不屈的奋斗进程,从油田开采、城市旧影、道路交通、商业人文、乡村变迁中展现了东营的发展。
文化馆沿着黄河的历史脚步,紧扣黄河文化这一主题,再现黄河流域的历史人文、发展足迹,让团队成员在感慨黄河文明博大精深的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从前辈手中拿过接力棒,在借鉴的基础上创新,保护黄河生态、促进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的信念。
之后团队成员前往农业技术创新中心、示范区税务局和农业测试验证平台,进一步了解黄河三角洲农业技术发展的新方向。团队成员前往盐碱地农业研究生培养基地进行实地考察,考察了耐盐碱高油酸花生育种试验、耐盐碱牧草混播试验等田区,为之后黄河盐碱地的作物种植研究提供了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