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近十年中国乡村发展变化,从网上查询相关资料,了解相关政府举措后,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三下乡百团百题“开放镜头聚焦中国乡村发展,双语短片记录家乡 改革建设成就”院级重点实践调研队伍走进淮南市寿县寿春镇古城村进行实地走访调查,与当地村民进行了亲切交谈,亲自勘察古城村村民目前生活起居状况,并采访问询古城村村支部书记一系列有关脱贫攻坚的问题,更深入的了解到古城村近些年的变化以及未来将会如何继续发展等美好展望。
首先,淮北师范大学调研队伍成员在遵守当地防疫要求的情况下分别前往淮南市寿县。小组调研前期初步了解了寿县各产业基本布局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并通过简单的实地考察发现各个乡村土地分布面积广袤,当地村民同时种植水稻、玉米、芝麻等粮食作物以及桃、李和葡萄等经济作物。夏日炎炎,在村民的辛勤劳作下田间地头的农作物长势良好,一片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果树种植大棚也遍布整个村庄。调研小组成员利用无人机对工业园区、农田等地进行拍摄。



随后,小组前往寿县寿春镇古城村,与当地村民进行交谈采访,进一步了解村民脱贫后的生活变化。进入村子可以明显感觉到空气的清新和道路的整洁,村民们也都非常亲切且善谈,面对采访积极分享自己数十年的生活经历,从容地讲述着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脱贫攻坚历程,从村民的话语中能够感受到他们脱贫后实在的幸福感。另外,小组成员也去参观了村上的寿春镇老圩小学,学校建在村里水泥浇筑的平坦乡道旁,距离每家每户都很近,此举不仅缩短了村里孩子的上学路,更为这些少年儿童们铺设了一条通往成人成才的康庄大道。学校虽然面积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给村里的孩子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一条笔直的大道从学校大门径直通往主教学楼,大道两侧分设绿化带,灌木修剪错落有致,大面积的绿化草坪也让人耳目一新,篮球场、运动场一应俱全,为学生提供了锻炼身体、磨砺意志的机会,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助力每个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构建多彩童年。教师办公楼墙面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格言阐述着乡村定向师范生来自乡村、归于乡村、服务乡村,投身乡村教育革命的要求,也时刻警醒基层一线乡村教师为人师表,勿忘初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扣好农村学生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最后,小组成员前往寿春镇党群服务中心,对党支部书记进行有关脱贫攻坚的一系列采访。书记热情接待小组成员,细致的回答了调研小组提出的问题,谈及对于古城村未来发展的展望,书记更加言无不尽地向小组成员介绍了即将开展的项目计划。相信在未来古城村会发展的越来越好,村民们的生活也会日益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