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挖掘中原红色故事
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发挥河南红色资源优势,讲好红色故事,发展红色旅游,弘扬红色文化。7月12日,在大暑季节到来之际,河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复材2002班实践团开展了以“传承红色基因,挖掘中原红色故事”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本次活动,实践队伍选择在革命旧址或当地纪念馆中感受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实践成果新闻稿与简报的方式呈现,用当代青年的视角去回眸历史,传承红色根脉。
由于当地政策原因,故不采取集体活动,改为分区域实践。
7月12日,王同学进入洛阳抗战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依次参观了洛阳抗战纪念馆的四个部分,由浅入深的了解了洛阳抗战的历史进程,看到了日本人的暴行,也看到了许许多多英雄前辈在战斗,在参观过程中见到了很多感人至深的抗战故事和有抗战意义的物品。
7月16日,余同学进入南阳市人民纪念馆进行参观,通过了解南阳抗战的历史故事,去感受红色文化,感受先辈们的革命精神。
7月25日,冷同学前往民权县革命烈士陵园,在陵园内进行了参观浏览,并向先前牺牲于革命的烈士表达了自己的敬意和哀悼。
7月26日,周同学前往许昌参观拜访了许昌市博物馆。在许昌市烈士陵园人民纪念碑前“嵩岳巍巍,大河滔滔,中州腹地,汉魏故都。近世以来,英雄辈出。”短短几句,讴歌了为中华人民解放和幸福英勇斗争的革命烈士。长眠于中原大地的革命烈士永垂丹青。
通过此次实践,实践团接受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感受了先辈们在革命时期的先锋模范精神。同时,这种红色主题的实践活动也必将促使更多的同学有收获、受教育,能够更好的认识党、了解党,主动接近党、拥护党,从而坚定“永远跟党走”的革命理念。

(图为许昌市博物馆展品《李龙江水墨人物画》。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周瑞祥摄)

(图为南阳市人民公园大门。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余光帅摄)

(图为王同学在洛阳抗战纪念馆参观学习。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子铭摄)

(图为冷同学在民权县革命烈士陵园大门处留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冷雪冰摄)
撰稿人:朱俊帆
审稿人:
民权县参观实践心得
在今年暑假中,我响应学校的提议参见了名为“传承红色基因,讲好中原红色故事”的假期小组实践活动在这次的实践活动中,我参观浏览了我家乡的民权县烈士陵园。
在这里我向为我国伟大革命事业献身的先烈们献上了心中的敬意,并借助此次机会,了解到了许多我的家乡中的抗日故事,包括像地道战打鬼子、与伪军周旋、转移军队和物资和民权县名字由来等故事。
在了解到革命先辈们的故事,他们不惧牺牲、英勇作战的精神,在艰苦条件下仍坚持不懈的为革命作斗争的精神让我心潮澎湃,既鼓舞了我的爱国思想又激励了我的奉献精神,我一定会努力将这种红色精神好好传承并发扬,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中原红色故事。
(通讯员冷雪冰)
洛阳抗战纪念馆心得体会
7月12日,我进入洛阳抗战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进行“挖掘红色故事”的实践活动。
我依次参观了洛阳抗战纪念馆的四个部分,由浅入深的介绍了洛阳抗战的历史进程,。也在参观过程中见到了很多感人至深的抗战故事和有抗战意义的物品。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抗战烈士李邦俊的故事。
李邦俊烈士在家乡受到日军入侵后,散尽家财,只为抗日。再战场上多次击溃敌人的围剿扫荡保卫了家园,令敌人闻风丧胆。在一次战斗中,已经60岁的李邦俊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不幸被子弹打中,临死前也嘱咐儿子继续战斗,不要发丧。
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的牺牲才换来了现在的和平。我们能在革命先烈的感人故事中感受他们为了中华民族不受欺侮而抛洒的热血,而现如今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通讯员王子铭)
南阳市人民公园参观心得
时间7月15日,我所做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去往河南省南阳市人民公园参观并了解我们当地的红色故事,学习红色精神。
在活动过程中我深深的了解人民公园的建设过程,通过欣赏公园中陈列的一架革命年代的战机残骸,以及了解到的革命前辈的事迹,深深被南阳解放期间革命勇士的无私奉献精神和舍己为人精神所感染,我对此的感触很大。
我认为,我们通过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能够激励后人发扬红色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虽然时间的巨轮在前进,但革命老前辈的历史永存,革命精神永存。
(通讯员余光帅)
许昌市博物馆及烈士陵园拜访心得
7月26日我参观了许昌市博物馆和烈士陵园,上午10点,我来到了烈士陵园人民纪念碑前,“嵩岳巍巍,大河滔滔,中州腹地,汉魏故都。近世以来,英雄辈出”短短几字,我心中中原华夏儿女的自豪感便被激发出来,之后进入了纪念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立体的文字,鲜红的生命,在我的心中久久不能忘怀。下午16点,来到许昌市博物馆,曹魏故都,从古至今的历史展现在我眼前,但最能吸引我的还是由工农阶级所领导的秋收起义,此图收藏在博物馆中。
此外,李龙江画师所绘的百米长卷黄河怨,让我深深地为当时的花园口事件感到痛心。生在今日,我们不免为现在的生活感到骄傲,更为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革命烈士与老百姓感到自豪。
百年前,千千万万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创造了今天。而今天,我们用尊重与敬仰来为他们表示深切的哀悼。
(通讯员周瑞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