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任何民族都有历史,民族的集体历史记忆超越了个人的“经验空间”,它将民族在“过去的实践”中形成的经验、文化和共同追求,与现实中个人的情感相联系,并赋予个人以社会责任。对于培养时代新人来说,党领导人民革命的历史既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将红色基因融入高校育人过程,首先必须唤起青少年学生们的红色历史记忆。
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也在革命过程中创造了红色文化。红色文化既吸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又孕育产生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光荣传统和精神风貌,它根植于党的革命实践之中,与特定的历史环境、人物、事件相联系。红色文化不仅能够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拓展当代青年人的历史认知,而且有助于营造“学史明理”的氛围,提升青少年学生群体的革命感悟。
-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 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领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以迎接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线,结 合学习党领导下中国青年运动的百年历程,坚持“受教育、长才干、 作贡献”的宗旨,引导青年学生积极深入社会、了解国情、接受锻炼, 通过发挥红色讲解员的示范引领作用,以广大青少年学生为主体,讲好党的故事、革命故事、英雄的故事,对于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永远跟党走的信仰信念信心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二)研究意义
1. 发掘红色革命精神地方意义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产生了许许多多以地方命名的革命精神,如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这些革命精神起源于革命战争年代党中央带领人民群众在开展工作时所产生的先进理念和实践。在芜湖也有许许多多的革命先烈与崇高的革命精神,如陈独秀、王稼祥、李克农、宫乔岩、阿英、柯庆施、陈毅等,他们为了地方革命抛头颅洒热血,孕育出了一系列的革命精神与实践。它们身上的光辉,不会因为时过境迁而失色。
2.促进红色党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正逢“二十大”的召开,中国越来越繁荣昌盛。通过此次实践活动,了解芜湖市的历史名人事迹和革命路线,加大力度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增强青年的爱国精神,培养人民的高尚情操。有利于弘扬红色文化宝贵精神,使“红色文化”发挥教育和凝聚力的作用。
3.加强青年文化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本次实践去往校园进行红色文化宣传演讲,为的是做好校园红色文化宣传。校园教育对青年健康成长,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将红色文化融入日常教学的点点滴滴。站在百年奋斗新征程的起点,要继续加强对青年一代的红色文化教育,弘扬红色精神,让红色血脉代代相传,成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砥砺前行的力量。
4.更加坚定文化自信的坚强基石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作为党和人民在抗击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势力压迫、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民主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精神与传统,红色文化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坚强基石。
- 线下调研情况
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兴趣,把红色文化引进校园、走进课堂、走入学生的心灵,积极营造红色氛国,把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用红色文化引领学生健康成长,赴芜湖“重温红色经典,传播革命星火”实践小分队决定于2022年6月22、23日两天时间前往无为市石涧镇福路初级中学与石涧镇石涧中学进行宣讲调研,加强青年文化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首先小队成员于校门口集合,由陶思远同学电话联系了学校老师,并在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校长办公室,在征得了校长和班主任的同意下,本次宣传调研得以顺利开展。
之后我们便来到班级宣讲,出生在和平年代,弘扬民族精神,已然不需要我们如革命先烈般在战场上,拋头颅洒热血,但是革命先烈的种种精神,我们不能忘怀。本次我们宣讲的主题是“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广泛宣传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让青年学子感受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关心,把庆祝建团百年激发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热情传递下去。
同时我们还可以将革命历史知识、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传输给广大青少年,潜移默化,行之有效,进一步引导青年学生到革命圣地接受精神教育,为同学们简要的介绍了,本实践小分队本次实践的主要红色教育资源:王稼祥纪念馆、新四军七师纪念馆、芜湖市烈士陵园,探究革命事件“大学问”,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
最后为鼓励广大青年学生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走好新时代青年的新长征路。小队成员宣发了调查问卷来了解当代青年对红色文化的学习与理解,并与同学沟通交流,关于党史团情的了解情况,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引领团员青年永远跟党走、建功新时代。
芜湖市烈士陵园
6月28日上午,赴芜湖“重温红色经典,传播革命星火”实践小分队来到芜湖市烈士陵园进行实地参观,成员包括兰清阳、汪宇翔、周秋婷、陶思远、徐晶以及提前联系自愿参加活动的四位青年团员。
芜湖市烈士陵园坐落在市区东麓,与风景秀丽的神山森林公园相毗邻,占地66亩,共划分为纪念碑陵墓凭吊区、烈士事迹纪念馆、中心广场、接待管理办公等四个主要功能区。此次活动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前往纪念碑陵墓凭吊区献花哀悼以及重温入团誓词;二是进入烈士事迹纪念馆进行参观。
走进烈士陵园,迎面而立的是一座高大的石碑,正面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实践团成员仰望着高高耸立的纪念碑,缓步迈上石梯。在纪念碑前, 全体成员进行了献花哀悼活动,在庄严肃穆的环境中向革命英雄致以崇高的敬意。随后,便在队长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集体重温了入团誓词,旨在唤起我们每一位团员的团意识 ,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青团员,自觉加强组织性、纪律性,团结性。
实践小分队成员们追忆了那段峥嵘岁月,缅怀革命先烈,领悟伟大的抗日精神,敬献了鲜花,重温了入团誓词,接受了一次心灵洗礼,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之后前往芜湖烈士纪念馆参观学习,通过一件件烈士遗物,实践团成员了解到当年革命先烈为保家卫国,书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悲壮史歌。在芜湖烈士纪念馆里珍藏着一把步枪,这把步枪是当时英雄与敌人主要作战的工具。在抗日战争时期,抗日英雄手持步枪不惧生死与敌人极力斗争,为的只是保卫祖国。一部步枪见证了中华民族保家卫国、抵御侵略的历史,同时也映照出中国人民不畏强敌、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类似的英雄事迹还有很多,他们用生命去践行使命,用精神照耀前行之路。
此次缅怀先烈活动开展,进一步坚定了实践成员秉承先烈遗志,同时也彰显了滁州学院的大学生风貌。实践小分队参观的同学纷纷表示,我们一定要铭记历史,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努力做一个正直向上、热爱生活、热爱学校、热爱祖国的好青年。并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积极开展好的志愿服务活动。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实践总结
开展红色精神寻访活动。赴芜湖“重温红色经典,传播革命星火”实践小分队,本队共去往三处红色教育资源:芜湖市烈士陵园、新四军第七师纪念馆、王稼祥纪念园,希望可以通过在这些地方的学习,提升对红色故事的认识,增强对红色文化的学习意识,学习革命先烈的忠诚担当,勇往直前和临危不惧的革命气概。
为引导广大青年,牢固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爱党、爱祖国、爱人民,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分利用红色资源,积极赓续红色血脉,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结合“三下乡”实践,前往无为市两所中小学进行宣讲,弘扬红色铁军精神,传播革命文化,鼓励青年学生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红色故事是优秀的教科书,当代青年是义不容辞的红色文化传承者。知所从来,方明所去。老红军、老战士们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巨变,亲历了我党的光辉历程,更加懂得今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能深刻体悟到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作为见证者、亲历者和参与者,他们对历史的讲述深具说服力和感染力。他们的切身感悟,不仅是中国革命历史的生动注解,更是我们学习党史的重要资源。
当代青年学子更要充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提出的,希望全国广大青年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收集与传播,先锋模范事迹和红色人物、红色故事,有助于帮助青年重温历史,厚植对英魂的敬意,收集相关调研问卷、进行数据整理、进行分析总结,形成一份有研究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的调研报告,并利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来了解当代青年对红色文化的学习与理解。呼吁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和基层组织充分利用本乡本土的红色文化资源,教育青少年。本乡本土甚至本家族先辈的革命事迹,可以让当地的青少年更容易代入,能够激发深度认同,从而激励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志豪情,为共同推进乡村振兴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