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可以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审美价值观,7月16日,向草原实践团在奈曼旗第三中学开展工艺美术支教课程,张雪婷担任主讲老师,为学生们带来了一节生动别样的美术课。
美育是审美教育,更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人格,促进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协调、和谐发展,在学生精神世界的塑造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美育,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要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初中生正处在审美教育的关键阶段,在审美观念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有正确的审美引导,通过审美教育明晰美学真、善、美的价值,并且在培养独立审美观的同时具备审美思考与二次创作的能力。
课程伊始,张老师问道:“美是什么?”,在学生们丰富多样的答案中,张老师逐步引导学生感受美、体会美。接着,张老师结合经典绘画作品与建筑作品,生动形象地为学生们讲解了美术中的透视方法。随后,张老师以班里同学所穿衣服的颜色作为范例,清晰直观地讲解了色彩三要素等美术知识,为后续学生们的绘画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课堂的教学氛围融洽,学生们兴趣盎然,同学们在轻松有趣的环境中理解了各种专有名词,并且能够主动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课程后半段,同学们亲自参与到绘画过程中,使用黑白装饰画技巧,创意改编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的名作《呐喊》。在创作过程中体会到线条之美与黑白搭配所产生出来的奇妙视觉体验。在绘画时,同学们积极提出自己在创作时的疑问,勇于动手实践,大胆发挥想象力,创造出独属于自己的艺术作品。
课程结束后,张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工艺美术课认识到审美的多样性,在尊重、欣赏他人的审美时也能保持自己的本心,保持自己对于美学的理解和见解,以美之视角,欣赏世界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