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网

大学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活动

乡风吹绿沃土,共走振兴之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共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2022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创新城乡基层治理、扎实稳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等内容,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决农村问题、加快乡村发展的决心。在这一趋势下,今年暑假,由南京师范大学周琦瑞同学组织召集、张明煜老师指导的十位同学成立了一支社会实践小组,从近五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入手,深入研究探讨其中所蕴含的法理和实践意义,并将其融汇于走访之中,着力调查、总结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成果。
一、理论研究:目光长远,深化改革
6月26日至6月30日,在实地走访开始前,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对近五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充分的理论研究。
总体来看,近五年政府对乡村振兴的规划可以总结为“深化改革”。通过分析政府工作报告,小组成员一致认为,经济改革是乡村振兴的主旋律,在此基础上向外延伸到生产、教育、社会保障、乡村治理等多个方面。其中,稳就业保民生,着力抓好农业生产,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中之重。
其中,周琦瑞同学提供的《白塔村2018年工作总结》就体现了政府对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2018年,白塔村投入近700万元新建1200亩高标准农田,调节土地投入产出比例,夯实农业主动地位。同时,加大农业合作社投入力度,进一步巩固农业成果,发展区域特色,增强市场竞争力及抗风险能力。

(图为吴梦怡同学编辑文章内容)
在着力发展经济增产创收的同时,以人为本、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也至关重要。对此,吴梦怡同学研究了《观山村党委换届工作报告》,发现当地政府将居民生活和环境保护放到了重要的位置。报告提到,近年来观山村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等事业持续推进;大气、水污染防治和绿色生活方式引导均稳步开展。

(图为吴梦怡同学编辑文章内容)
二、实地调研:脚踏实地,服务人民

7月1日,实践团队正式进入实地调研阶段。在为期20天的走访环节中,小组成员们活跃在各自家乡的村镇居委会和百姓家中,深入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成果。
来自郑州的任美玉同学采访了程庄镇新赵村第一书记,了解到关于当地近几年教育发展的状况。根据书记所说,新赵村对幼儿园、小学的贫困学生都有一定的生活补助,从而帮助其解决一些生活问题,减少了学业之路上的后顾之忧。同时,政府对相关证件(如驾驶证)的学习也有相应的经济补贴,其目的旨在帮助居民学习新技能,起到教育作用。


(图为任美玉同学采访新赵村第一书记及相关文件)
另一方面,重庆的曾艺同学则将采访的重点放到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他采访了永玻村村委副主任总支副书记杨强,对当地基础设施的近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近五年,永玻村新安装路灯150余盏,加铺生产生活便道39公里,公路覆盖率、通电率更是达到了100%,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图为曾艺同学采访杨主任)
离开村委会,曾艺同学又采访了当地居民,深入了解百姓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满意程度。当被问到村委会的工作质量时,被采访者做出了高度的评价:服务老百姓很周到、惠农政策宣传很到位、村里办事很方便;同时,政府注重环境建设,垃圾分类等工作也都稳步展开,村里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图为曾艺同学采访当地居民)
一方山水一方人,一寸乡土一寸情。随着实践的推进,乡村振兴实践小组愈发感慨于党和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视,感动于基层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更感叹于战略推进的累累硕果。习近平主席强调,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今后,小组也将在实践中继续深入了解乡村振兴的伟业,宣传乡村振兴的成果,为乡村建设的春天献上青春的歌喉。(南京师范大学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队)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青春走基层,走进乡村探振兴

青春走基层,走进乡村探振兴

7月21日,西北大学“赓续红色精神,助力乡村振兴”调研小分队为进一步了解中药材产业在乡村产业振兴及脱贫攻坚方面所起到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