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变”改革蹚新路,科技赋能促振兴

(图为 志愿者帮助当地村民采摘青脆李)
在“三变”改革前,三建乡以传统种养业为主,农民收入低于丰都县平均水平30%以上,“地无三里平,人无三两银”便是这里的真实写照。为攻克贫中之贫、坚中之坚,2018年10月以来,三建乡把产业扶贫作为实现稳定高质量脱贫的治本之策,探索推进全域农村“三变”改革,引入经营主体、集聚资源要素,引导发展笋竹、青脆李等主导产业,着力保障群众稳定增收,激活了当地产业扶贫“一池春水”。
乡村振兴促进团的志愿者们为充分推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生产业发展,积极践行“科技赋能,情暖三建”的口号,实地考察调研了三建乡蔡森坝村苗圃培育基地、高山冷水鱼养殖中心、青脆李种植基地、电商集配中心等特色产业基地,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当地在“三变”改革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并通过村民的反馈收集当前仍存在的一些问题,收集整理完成调研报告反馈给当地政府,以促进当地更好的发展。学院范会联教授结合大数据专业对当地产业发展提出建议,并达成后期合作意愿,结合专业特色,助力乡村振兴。
下基层、送温暖,展现青春靓丽底色
践行青春使命,感悟红色精神,传递温暖关怀。活动期间,志愿者们走访慰问了村里的老党员和脱贫户。拉家常,问冷暖,送上油、面等慰问品,志愿者以“接地气、心贴心”的实际举措把温暖和爱心“面对面、实打实”地送到当地村民的心坎上,让村民们感受到志愿者的关怀与温暖。志愿者们也在社会课堂中“学知识、长才干、办实事,做贡献”,在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用专业知识和素养助力乡村振兴。

振兴乡村教育,赋能乡村振兴
教育精准扶贫是解决脱贫问题、实现脱贫目标的重要举措。鲁迅先生曾说过: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在此次“三下乡”特色支教活动中,志愿者开展了作业辅导、折纸、手语操、朗诵、传统文化、无人机展示等多彩课堂,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爱与梦想的种子,而志愿者们亦能满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心怀热忱,砥砺前行。

聚焦群众诉求,办好民生实事
为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提升村民的反诈意识,志愿者们走进蔡森坝村,深入人民群众当中开展电信诈骗宣传和电脑维修工作。“三下乡”活动期间,退伍大学生志愿者冉隆威本着退伍不褪色,真心实意为人民办实事的宗旨,为村里的老人和留守儿童开展免费理发活动。发短情长,爱暖人心,义务理发活动的开展,为村民解决了切实的问题,受到了村民的广泛好评。志愿者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服务群众的初心,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实践活动展示新时代青年良好风貌,为社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红色电影下乡,“点亮”村民“夜生活”
一块幕布、一台设备,志愿者们把《举起手来》《长津湖》《八佰》等红色经典影片送到村民身边,村民们在村里就能看到电影,让乡村夜晚“有声有色”。志愿者们充分发挥电影宣传载体优势,将红色经典电影和革命英雄故事送到家门口,让人民群众从荧幕上学党史、感党恩,扎实推动了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享有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是广大农民群众的殷切期盼。电影下乡活动,更好地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志愿者贺全春说道。
作为新时代青年要身体力行,知行合一。长江师范学院大数据与智能工程学院的志愿者们用脚步丈量乡村,用担当诠释初心,让青春在奋斗中绽放,在奉献中升华,用实干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