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9日,西安外国语大学——延川非遗调研队实地探访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并积极开展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乡村妇女就业收入现状的调研活动。
在这一片“延安精神”发源的土地上,有一座小县城——延川县,它拥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如今的延川,最为知名的地界便是——梁家河,一个充满红色文化,充满上个年代回忆的地方。直至今日,梁家河村史馆依旧记载着当地人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曲折历程;记载着在这个籍籍无名的村落里,一群北京知青的青春岁月。为深入了解延川县历史文化根基,在调研实践中全面贯彻“坚定性念、一心为民、艰苦奋斗、实干担当、敢为人先、廉洁奉公”的梁家河精神,在正式开展实践活动之前,团队成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首先踏上了习总书记曾经奋斗过的这片热土。
习总书记曾说,“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我的第二故乡”。在参观游览梁家河村村史展览馆、知青旧居、梁家河内保存的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和淤地坝旧址等各处,认真聆听讲解员讲述发生在梁家河的过往的感人故事后,团队成员深刻理解了为什么总书记能够饱含深情地说出这样的一句话。梁家河人民的艰苦奋斗孕育了吃苦奉献 、自强不息“梁家河精神”,这对我们大学生来说是一笔非常值得习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从梁家河这样一个小山村的变迁中,村里“旧村新貌”的背后,团队成员看到的是党对人民的深切关怀,看出的是党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坚定贯彻。
如果说过去的延川,是由一个个贫穷落后的村落组成,而现在的延川俨然焕然一新,成为全国现代民间艺术之乡,延川剪纸、布堆画、扎染艺术更是让人们欣赏到了多姿多彩的延川艺术风貌。当地不少的民间艺术家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撑起了延川艺术的一片天,记录了延川的变迁。
在实地走访期间,团队有幸拜访了延川县妇联主席冯晓莲女士及其办公室主任樊华女士,深入探讨了关于延川妇女收入现状,以及近年来妇女们对延川非遗传承做出的杰出贡献,还针对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妇女创收的可行性展开热烈讨论。通过妇联主席冯女士的细致解说,团队成员对延川非遗文化现状有了相对全面的认识。延川拥有县、市、省、国家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总计33项。步入新时代,延川县顺应时代浪潮发展,紧抓国家政策机遇,联合分工,在不断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衍生产品的同时,以妇女为主要创作力,加强妇女劳动力的引导、培训,继而达到双发展的局面。
随后,团队成员很幸运地采访到了当地的非遗传承人:贺彩莲女士与冯瑞梅女士,并欣赏了传承人们的优秀艺术作品。在她们带领下,成员们小试牛刀,亲身体验了剪纸的快乐,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延川传统文化,团队成员们还参观了延川县文化馆,了解了各项非遗文化的发展状况,欣赏了馆内留存展示的文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