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网

大学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活动

广州起义:血战东南半壁红,忍将奇迹作奇功——叶剑英

  1927年12月11日,叶剑英指挥的教导团打响了广州起义的第一枪。听到起义的枪声后,叶剑英迅速到达起义总指挥部,接受工农红军副总指挥的任命。与总指挥叶挺共同指挥战斗,并在战斗中展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在广州起义中,叶剑英根据广州的地形特点,抓住一山、一水和一些战略要点用兵布防,使起义一开始就比较顺利地占领了大半个城市,做到了突出重点、积极主动。
  11日午后,敌我双方为争夺市内制高点观音山进行激烈战斗。敌人不惜血本,调派一个团的兵力反扑,我方伤亡惨重。12日中午,敌军攻占了观音山的一些山头。危急时刻,叶剑英命令教导团十连连长邱维达带领全连跑步前往观音山支援,要求他们坚决守住观音山。为了防止帝国主义的干涉,叶剑英叮嘱:“注意不要把炮弹打到沙面地区,以免引起帝国主义的干涉。”在珠江南岸,敌人企图以帝国主义的军舰为掩护,强渡珠江。叶剑英识破敌人的阴谋,调教导团第一、三营在永汉路一带顽强阻击敌人。最终,由于敌强我弱等原因,12日晚,起义军被迫撤出了广州城。叶剑英在主要战略要点积极布防,减少了起义军的损失。
  13日,敌人重新占领广州,起义宣告失败。但叶剑英仍然留在广州坚持斗争,直到起义失败后的第三天拂晓,即12月15日,才在党的地下交通员李运全的掩护下,化装成铁路工人离开广州前往香港。
  广州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一次震撼世界的城市武装起义,是中国人民又一次伟大的革命壮举,叶剑英在起义中的独特贡献将永载史册。
董必武实事求是地、全面评价了广州起义:“将成即毁原尝试,虽败犹荣应赞扬。”
  周恩来评价叶剑英的一生:“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叶剑英同志党性纯洁,无私无畏。不论是在同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还是在同党内错误倾向的斗争中,都坚定地站在党的立场上,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
  叶剑英同志谋略深邃,运筹帷幄操胜算。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他策应南昌起义,领导广州起义。在中央苏区,他参加指挥了第二、三、四次反“围剿”作战。抗日战争时期,一度协助周恩来在国民党统治区从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
  叶剑英同志胆识过人,紧要关头挽狂澜。1927年南昌起义前,汪精卫阴谋策划,企图逮捕叶挺、贺龙等人。叶剑英获此密息后,冒着奉献立即找到叶挺、贺龙商量对策,保证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得以顺利进行。
  叶剑英同志文武兼备,治国安邦有方略。新中国成立后,他在主持华南和广东的工作期间,领导了解放华纳并恢复发展生产和消灭残匪的艰巨斗争。
  叶剑英同志谦虚谨慎,胸怀坦荡顾大局。叶剑英从不居功,不骄傲,时刻把自己当作普通的共产党员。叶剑英十分关心党内领导的新老交替问题,不仅从理论上进行深入的探讨,而且身体力行,带头退位让贤。
  “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山因脊而雄,屋因梁而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我们崇尚英雄,不仅因为英雄引领了历史年轮的前进,更因为英雄身上闪亮的精神光芒,可以穿过岁月,直抵人心。
  今天我们纪念叶剑英同志,就是要学习弘扬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精神和品德风范,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开拓进取、奋发有为,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寻先辈足迹 探巢湖之源

寻先辈足迹 探巢湖之源

为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革命和精神,巢湖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带队的“赴巢湖红色文化调研团队”的十四位成员于6月22日上午开始在环巢湖地区

挖掘红色文化,传承革命薪火

挖掘红色文化,传承革命薪火

为深度发掘环巢湖周边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从而提出具有实际意义的红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建议,提升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红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汤池流大川,忠魂萦故里

汤池流大川,忠魂萦故里

为追忆艰苦的抗战岁月,深刻理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积极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体会蕴含着丰富的

丹青绘锦绣,长吟盛世歌

丹青绘锦绣,长吟盛世歌

为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文化不断浸润心灵,巢湖学院“赴环巢湖红色文化调研团”于6月20日下午前往巢湖市汪桥村、庙岗乡

赴革命老区 铭峥嵘岁月

赴革命老区 铭峥嵘岁月

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沐浴在六月明媚的阳光里,他们积极响应中国共青团中央的号召,投身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中。在巢湖学院工商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