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实践团成员赶赴陕西省咸阳市,了解当地支教情况,并且对正在支教的陈老师进行采访。实践团成员询问关于支教和当下火热的“云支教”等问题的看法,陈老师认为支教条件相对艰苦,在支教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支教老师站在学生的视角思考问题,转变教学方式。对于“云支教”的看法,陈老师讲到:“云支教在当下是个非常高效、符合时代发展的支教方式,但伴随这种支教形式,如何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解决部分欠发达地区中小学生的基础设备仍然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在疫情影响下, “云支教”等线上支教形式普及,以互联网为基础,通过线上支教的方式也从某种程度上为教育水平落后地区的学生提供了了解更广阔的世界的机会。
8月18日下午,实践团有幸采访到河北省辛集市张古庄中心校区的一名老师。该老师教学经验丰富,有27年教龄,在教书育人方面颇有心得。该老师非常赞成支教工作,他认为大学生支教能够打开乡村学生认知的大门,让他们了解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对于学生思想引领工作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他认为作为一名大学支教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素质、相应的知识水平和较强的适应能力,热情助人富有爱心,这样才能把支教工作做好。
8月19日,实践团成员采访到一名管理专业的准大三学生。该学生对支教抱有极大兴趣。对此实践团成员与他一起讨论了线上支教的开展。他认为线上支教是一种非常契合当代教育发展的模式,能为乡村地区的教育提供帮助,提高当地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随着线上支教的广泛发展,一些欠发达地区还存在硬件以及网络通信技术方面的落后,为线上支教工作带来不便。随后,实践团成员围绕大学生支教这一主题对四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采访。其中,一名数学教育专业大学生在采访时讲到,她的个人理想是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同时她非常希望能够参与支教活动,她认为支教不仅能服务社会形成良性循环、有利于祖国昌盛和繁荣不息,还能锻炼自身,提高综合素质。目前,支教是改善农村教育现状,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大学生们愿意投身支教工作,为乡村孩子们带去更好的教育资源,让他们感受到外面世界的广阔,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重教为荣。随着时代的发展,支教方式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我们相信,随着支教的不断普及,更多的青年人愿意参与到支教工作中来,为乡村地区的孩子们带去知识和力量,激励他们努力奋斗,实现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