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网

大学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活动

探寻茅田新风貌,感悟扶贫新成效

2022年7月14日-7月17日,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赴湖北省建始县实践团在杨帆老师和胡小芳老师的指导下,于茅田乡部分易地搬迁代表区域进行了实践的预调研,并完成现有问卷的修订,得到得出反映扶贫移民社区生活演化机理特征和重构规律的一般结论。
深入走访易迁安置小区,感悟乡镇干部治理经验
团队与樊远卿乡长和王雪峰主任在茅田乡集镇易迁安置小区进行访谈,进一步了解茅田乡在易地搬迁方面的基本概况。
在访谈中,樊乡长关于茅田乡易地搬迁的主要原因、搬迁方式、搬迁后续扶持政策等关键信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其中,茅田乡集镇易迁安置小区作为茅田乡易地搬迁重点项目,王主任就其基本信息进行了详细介绍,他讲道,“茅田乡集镇易迁安置小区位于茅田集镇中心地段,小区共建成14栋住宅楼,安置168户653人,建立‘层级式’管理格局,设立小区物业办公室并明确小区专职人员”。同时,该社区致力于精细管理,全域打造宜居环境;精准配套,全面提升幸福指数;精心扶持,全力解决后顾之忧。据王主任介绍其所管辖已经实现了脱贫致富和安居乐业的“小康梦”。
樊乡长与王主任带领团队一行八人参观了茅田乡集镇易迁安置小区。樊乡长满脸笑容地跟我们介绍道:“我们这个社区地理位置优越,东临农贸市场、文化广场,西临扶贫工厂、茅田初中,南临遇伯路,北临茅田小学、公立幼儿园,简直就是这块地的CBD呀!”
为深入了解社区留守妇女的就业情况,本团队来到雨涵防护用品有限公司分工厂实地体验。“我们这都是计件收费,我家的孩子年龄还小,平常白天出门的时间也不长,这样就很方便,有空就可以过来,还能为家里增加收入。”肖姐听说我们要了解工厂情况,热心地介绍道。
“感谢主任、乡长的指引,通过在社区的实地调研,我们感受到村干部为解决居民就业难离家远问题做出的努力,招商引资企业不仅促进咱们这产业的发展,对提升居民收入也发挥着关键作用。”公管学院李伏蕊同学在与乡长、主任的交谈中如是说道。
探寻乡镇交通扶贫智慧,总结雪岩顶村振兴规律
“想看脱贫致富成效,雪岩顶村可是值得一去的好地方。这个村虽地处偏远,但村里干部群众上下一心,是我们建始县首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示范村。”樊乡长在详细了解本团队实践主题后,主动推荐可深入走访的村落----雪岩顶村。
赴村路上奇山兀立、群山连亘、苍翠峭拔、云遮雾绕。来到村中,更有宁静祥和之氛围。该村海拔较高,一丝丝凉风吹过,夹杂着少许花草芬芳的香气扑面而来,我们坐在村民的小屋里,畅聊搬迁后的生活,“国家政策好哦!我们家是砌不上房子,老屋路都没通,如果不是易地搬迁,下山买买菜哪能这么方便。”赵阿姨坦言道,对国家政策的认可之情溢于言表。
“我们村的变化可不得了哦!从前下雨,上山的路坑坑洼洼都是泥,出行很不方便,你们再看看现在我们村周围的环山公路,哪还有过去贫困村的影子!”当团队提及村庄各方面的改变,王姐一边洗菜,一边高兴地介绍雪岩顶村路通电稳人变富的总体概况。
村民李大爷告诉团队成员,自己一直是贫困户,再加上身体不好,搬迁前经济收入微薄,勉强糊口;搬迁后,村庄有开设公益性岗位,自己找轻松的的零工也比较容易。“之前和现在的日子是没得比,我现在做工有时都不需要出门,很方便啊。”李大爷的言语里满是对生活的满足与期待。
团队一行八人在王主任和樊乡长的带领下走访雪岩顶村15户18人,沿途也与不少避暑游客攀谈,总结出该村脱贫致富的秘诀。“这次雪岩顶村之旅收获颇丰,我们了解到之前该村是贫困、落后、偏远的代名词,出行难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长航局扶贫工作队入驻后,利用自身行业优势,开展交通扶贫,同时积极引导当地村民利用气候、海拔优势开办农家乐,修缮村里百年老屋,发展避暑旅游,成效颇丰。”在团队与指导老师的阶段性会议上,公管学院朵萌同学向老师汇报了此行感悟,雪岩顶村经济的稳步发展既要靠扶贫工作队制定正确的发展策略,又要依赖于全体村民的配合与理解。
弘扬以和为美传统乡风,纵深推进太和街村建设
穿过209国道,翻过茅田集镇,走进路旁具有土苗民族特色的“上善太和”楼,就到了太和街村。该村利用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和 地理气候条件,发展以民俗休闲旅游为主要特色的高山避暑经济,沿着村庄主干道向前,蔬菜大棚、“太和民宿”随处可见。“我们这每年不少武汉人来避暑咧,大多数是退休职工,觉得我们这风景好又凉快,吃的还是原生态绿色蔬菜。”树下乘凉的村民看见我们来,热情地与我们交流。
“之前没钱害怕生病,现在都有医保,我这病抓药能省不少钱,马路直通县城,去哪都方便。”提到自己和家乡的改变,村里的爷爷赞不绝口,从砌不上房到住进宽敞明亮的砖房,从小病难就医到大病保险保驾护航,从温饱难以保障到公益性扶贫岗位的开设,爷爷认为这一切都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村干部时刻把百姓放在心上的工作态度。
团队跟随王主任的脚步来到了居民刘奶奶家里,看见王主任的到
来,刘奶奶欢快的表示:“感谢村干部给我们做的贡献,我们从之前的'寸步难行’到现在的‘四通发达’,孙子上学也有公交,再也不用担心他的安全,并且村里提供的技能培训让很多妇女也有了就业的机会,也提高了家庭的收入。”
太和街村村民安居乐业、邻里和谐互助的氛围让团队成员印象深刻。“我们刚进村就看到贴的标语:上善太和,这一圈走访下来,我对太和街村的感触更加深刻。该村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本就有‘天赐太和·康养乐园’之美誉,当地干部眼光长远,善于找出发展机遇,从把种田、养猪、烤烟等传统产业作为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到如今发展特色旅游业,实现太和街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公管学院的于兴洋同学结合调研详情立足国家脱贫攻坚现状感慨道,“扶贫果真是靠干出来的!脱贫致富对村民生活和村庄发展都是有利无害的事。”
作为公管学院的学子,团队成员会将自身专业知识结合国土资源整治现状、脱贫攻坚经验,扶真贫,真扶贫,以华农青年的切实行动响应国家号召!
文字: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赴湖北建始实践团队 徐佳乐 李晨熙
摄影: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赴湖北建始实践团队 刘月超
审核: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胡小芳 杨帆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