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网

大学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活动

紧绷防范之弦,谨防电信诈骗

       在如今的网络社会里,在我们身边总存在着很多骗局。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是精明的侦探,仔细的观察,有防范意识,以防自己被骗,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不管是可怜的陌生人,或者是多亲近的朋友,我们都应该擦亮双眼以防被骗。7月8日,曲阜师范大学“慧眼启航”实践队在山东省枣庄市开展了“铸就防骗长城,擦亮实骗慧眼”实践活动。本次实践活动主要是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走访调查的方式向居民普及防骗知识。
       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信息网络普及我们的生活,但这也让很多不法分子趁虚而入,侵蚀网络空间。他们利用电话、QQ、微信号、邮箱等作案手段不断翻新,给广大人民群众财产造成了损失。什么是电信诈骗?电信网络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电信诈骗的犯罪分子作案手法翻新层出不穷,千方百计编造各种虚假事实进行诈骗犯罪,从最初的“中奖”“消费”虚假信息,发展到“绑架勒索”“电话欠费”等虚构事实诈骗,甚至冒充电信工作人员、公安民警诈骗,欺骗性非常大,识别很困难,没有接收过诈骗信息的群众非常容易上当受骗。一些群众多年的积蓄一夜之间被犯罪分子骗取,思想包袱很大,个别群众因被骗后厌世自杀,给社会治安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
       在电信诈骗宣传实践活动中,“慧眼启航”实践队队员们深入辖区街头巷尾、大型超市、商铺等人员密集场所,通过发放宣传材料、现场面对面讲解等宣传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防范兼职刷单、杀猪盘、办理贷款、投资理财、冒充购物客服退款,买卖游戏装备等诈骗方式的措施和方法。重点将刷单类诈骗作为宣传防范工作的重中之重,向社区群众介绍作案规律,增强辖区群众防范电信诈骗的意识和能力,时刻谨记“刷单是幌子,骗钱才是目的”,教育辖区群众主动远离兼职刷单类诈骗,避免经济损失。同时结合社区实际,针对妇女、待业青年等易受骗人群,实践队队员在宣传讲解过程中着重剖析一些真实案例,介绍常见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特点,告知甄别办法,进一步增强群众“免疫力”。
电信诈骗的骗子都是利用受害人趋利避害和轻信麻痹的心理,诱使受害人上当而实施诈骗犯罪活动的。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从以下几方面提高警惕,加强防范意识,以免上当受骗。
  1.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不会掉馅饼。对于犯罪分子实施的中奖诈骗、虚假办理高息贷款或信用卡套现诈骗及虚假致富信息转让诈骗,不要轻信,一定要多了解和分析识别真伪,以免上当受骗。
  2. 对于家人意外受伤害需抢救治疗费用、朋友急事求助类的诈骗短信、电话,要仔细核对,不要着急恐慌,轻信上当,更不要将“急用款”汇入犯罪分子指定的银行账户。
  3. 对接到培训通知、冒充银行、公检法机构等声称银行卡升级和虚假招工、婚介类的诈骗,要及时向本地的相关单位和行业或亲临其办公地点进行咨询、核对,不要轻信陌生电话和信息,培训类费用一般都是现款交纳或者对公转账,不应汇入个人账户,不要轻信上当。对于来电声称是公安、检察、法院、银行等的电话号码,务必多方印证,尝试回拨电话核实,防止犯罪分子利用改号软件等手法冒认电话号码。
       此次能在实践中进展顺利,学校中所学习和累积的经验也是必不可少的桥梁。但我也在实际的工作中认识到,学校的学习虽然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但比起在文字上的记忆,我们更应该重视用实践去累积经验!首先是意志力,工作很辛苦,社会也很复杂。在不过一周的时间里我就一一次次的想过要放弃。但回想自己的努力,我又一一次次的坚持了下来。这大大的锻炼了我的意志,相信今后再遇上这样的麻烦,我也一定能坚持下来,不会再轻易放弃。其次,我的交流能力一直是自己很大的障碍。除了自己熟悉的人,我几乎无法主动开口交流。但到了社会中就没有我拒绝的机会了。在一次次的工作中,虽然也遭到了一些批评,但及时是面对那些陌生的顾客,我也能主动的开口招待!这不仅是胆量的提升,我的内心也在逐渐变得开朗!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未雨绸缪,争做更好

2022年7月2日星期六,计信学院赴黄山市安凌中心学校“彩虹e教”本科生社会实践团队在黄山市安凌中心学校正式展开第一天支教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