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户走访“面对面”,沟通交流“心贴心”
为深入了解当地义务教育状况,为支教工作做足准备。到达目的地后,志愿者在当地村委会领导的带领下,进行入户宣传,并在告示栏张贴支教海报,与家长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孩子平时学习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提供心贴心的义务服务,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和学习上的困惑。并且进行开展了简单的见面会,以增进彼此的了解,为后面的支教打基础。在见面会上,志愿者进行了自我介绍,之后又让孩子们介绍了自己,刚开始志愿者和孩子们过于拘谨,但随着交流,大家都渐渐敞开心扉。并且志愿者们还为孩子们准备了小礼物,这对增进与孩子们的相处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有的志愿者送的是零食,还有的是课外书,还有一部分送的是衣服,孩子们收到礼物都很开心。
三尺讲台守初心,暑期耕耘育桃李
志愿者根据当地儿童的情况,开设各类兴趣课程,旨在让孩子们通过对课外知识的学习丰富其假期生活,通过实践与理论的共同学习,实现孩子们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其中开设课程科目有:世界地理、人文地理、人与自然、诗歌鉴赏、心理健康、传统文化、生活百科、历史建筑、感恩教育、安全教育、多彩世界以及音乐、舞蹈、体育等各类特色课程,以及作业辅导课,同时开展“多彩手工小课堂”“趣味科学小实验”“我是朗诵小能手”等特色招牌支教项目。志愿教师根据孩子的课堂反应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充分结合,极大地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孩子们学有所得。实践活动结束后,孩子们也会向志愿者请教学习上的问题,寻求生活上的帮助,团队成员也会耐心为其一一解答。此次爱心支教活动让志愿者们有这样的机会靠近这样的孩子。
栽花容易树人难,在这段短短的志愿里,志愿者们深刻体验到老师的难处与意义,老师要备课,要说课,要听课,要讲课,要反思,要组织记录,要传授知识,但是一想到能为孩子带来丰富的知识,这些付出还是值得的。
据报道,留守儿童的现状是指那些父母在外地务工或其他原因而不得不长期离开家乡,导致孩子们长期由爷爷奶奶、亲戚或其他监护人照顾的情况。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镇,都会有这种现状发生。留守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支持,影响到学习成绩和发展。长期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孤独和失落感。会使常常面临情感支持不足、焦虑、抑郁、自尊心低下等心理健康问题。计科院组织是淮北师范大学团委指导下开展的义务实践活动,积极响应国家对留守儿童的关注,扎实开展教育帮扶活动,为乡村振兴贡献青年大学生的力量。在校党委的领导校团委精心组织,各部门协调配合下,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丰硕成果。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希望有了社会和制度的呵护与关爱,留守儿童将不会是“被遗忘的花朵”,而将在乡村振兴沃土上健康成长,迎接灿烂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