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活动

寻味海鲜小城 探访魅力港东

为调研了解青岛市乡村振兴情况,2023年7月10日曲阜师范大学小海螺青春志愿服务队前往青岛市城阳区港东村展开社会实践活动。结合所学相关学科知识的同时对青岛乡村食品行业、乡村旅游业等进行调研,进一步了解青岛乡村因地制宜发展周边经济、实现乡村振兴的路径方法并尽可能用自身专业提供宣传服务。
得天独厚,海上捕捞历史延绵
  坐落于崂山北麓的港东渔码头,三面环海一面靠山,风景秀丽,据了解,港东社区现有农田500余亩,茶园400亩,山林500亩,渔船200余条,专业渔民800人,靠海而生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海上捕捞是港东的主导产业,明末清初时期,港东渔民就已经使用简陋渔具在近海捕鱼。如今,大大小小的机动渔船整齐排布在渔港中,开海时,渔民全部驾驶机动船出海作业,渔场也拓展到渤海、黄海和东海,渔业生产走向了创新、发展之路。“每年到开海时节,渔港码头上便会船来船往,人潮涌动,熙熙攘攘,一只只归港的渔船卸下各种海鲜,琳琅满目,讨价还价声喧闹嘈杂,热闹非凡”,听着村民的描述,队员们似乎也感受到了开海时码头的繁忙盛景。

图为港口出海归来的渔船  通讯员 张硕 摄
民以食为天,甜晒鱼成小村名片
  青岛本地的美食家都知道,论品尝海鲜美味港东是青岛首屈一指的美食之乡。冬天来临之际,港东码头上排列着渔船,远处成排的甜晒鱼微微透着阳光,混合着海水咸咸的味道,这不仅是一种飘香四溢的味蕾诱惑,更像是一场华丽的视觉盛宴。除了原生态的鲜活海产,对于港东村而言,最重要的便是一年一度的晒鱼。独具港东特色加工工艺的甜晒鱼。卤鲜鲅鱼等干海产品,通过大自然和时问造就的美味,无与伦比并且无可替代。港东海鲜因其传统做法也被誉为“六百年前的原汁原味”。
  甜晒鱼最早的由来是出海的渔民打上鱼来以后,为了防止靠岸后新鲜的鱼变质,便直接将鱼切开,在海水里来回冲洗好直接挂在船头快速风干,等待靠岸后便可以食用了。这样的甜晒鱼咸鲜适中、口感劲道美味,是山东沿海地区渔家人世代相传的特色美食。 “咱们崂山本地的海产品干货就是把我们这些渔民把捕捞回来的鲜货,清洗、煮熟、晒干做出来的,不会再添加任何的味道。但是加工海货也有品质不同,为了保证口味我们每年只会在11月份开始做干鱼,这时候晾晒的鲅鱼不容易腥臭,鱼肉还能在风干中释放出甘美的物质”,当地的渔民向队员们热情介绍道。凭借多年的经验,他们会根据气候和鲅鱼的不同分量晾晒70到120个小时,处理好的鲅鱼烹调后鲜香浓郁,肉瓣弹牙不干,是食客们欲罢不能的佳品。
  对于崂山港东村而言,一年一度的冬季晒鱼是一项重要的渔事,象征着这个古老的渔村对大海的依存,这款自然和时间成就的美味,也成为小村庄的一张名片。

图为实践队员与正在制作海鲜干货的村民交流 通讯员 李怡峥 摄
振兴新密码,特色渔家宴宾客不臧
  码头的对面,便是一户户具有港东特色的渔家宴饭店经营者几乎都是土生土长的港东人,主要经营特色海鲜,原材料全部来自于对面的码头。每年的五月到十月底是旅游旺季,饭店主要接待游客,其中以青岛市内四区居多,其中也不乏来自江苏、上海、安徽、杭州等南方地区的游客。他们大多通过口口相传或通过网络平台,例如美团、大众点评等来店里品尝当地海鲜。
  实践队员在码头人家店长姐姐口中了解到疫情以来,饭店的生意虽然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由于主要接待青岛本地游客,对饭店的生意影响并不是特别大。同时她在港东亲眼见证了这些年港东日新月异的变化,作为港东码头附近饭店的经营者,十年来,在政府乡村振兴政策的支持下,他看到港东渔码头慢慢成为一个集旅游、休闲、娱乐、餐饮、购物于体的现代化渔业码头,交通越来越发达,港东居民的物质生活也变得越来越丰富,作为附近商户更是受益良多。

图为实践队员与饭店老板进行调研  通讯员 李怡峥 摄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港东渔码头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农民直接经营或参与经营乡村民宿,打造渔家乐特色村,发展水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走出了一条“餐饮+农旅”的乡村振兴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