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活动

扬州大学“印染流芳,非遗传承”团队三下乡:一样的印染风光,多样的思维碰撞

千年印染,魅力依旧。为了进一步提高蓝印花布的接受程度,带领中学生群体领略蓝印花布之美,7月22日,“扬州大学非遗传承,印染流芳”实践团前往厂南社区,面向小学生们展开一次别开生面的社区宣讲。实践团希望借此来进一步拓宽这项传统印染技艺的传播途径并创新蓝印花布文化的弘扬方式,引导小学生在蓝印花布独特魅力的亲身体验和感悟中,自觉做非遗文化的宣扬和传承者。
 
团队成员姜涵从蓝印花布的历史渊源切入,详略得当地介绍了蓝印花布的定义、工序、实际用途、新发展。为了减少理论阐述的枯燥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团队精心设计了问答环节并穿插短片播放。同学们也积极参与,踊跃举手发言,及时提出自己的疑问。

出于学生安全与时间限制考虑,团队成员购置了“蓝晒”DIY材料用于学生体验。同为非遗,同样是蓝底白花的蓝印花布,蓝晒和蓝印花布两者命运却截然不同。蓝晒蓝印花布在各类平台上有着极高的热度,而南通蓝印花布与之相比则是断崖式下跌,根本原因就在于蓝印花布难以上手制作。团队希望通过蓝晒体验的简便容易,对比显现出蓝印花布制作的复杂艰难。
这场体验活动不出意外地受到了学生们的广泛欢迎,一度将全场气氛推至最高潮。学生们自由分组,两至三人为一组展开合作,共同完成自己的DIY作品。在同学们创意四射的自由创作环节,你能看到这项古老的非遗是如何在同学们的脑海里生出新的意趣的。

体验环节结束后,团队成员姜涵以短片演示辅以文字解说的形式展示了南通蓝印花布的制作工序。从原理、难易程度、所需时间三个方面将南通蓝印花布与蓝晒进行对比,让同学们在比较之中领悟到蓝印花布工艺制作的艰难,身体力行体会到蓝印花布工匠们精神的可贵。
 
薪火相传,文明不灭。蓝印花布传统工艺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年历史,如今不仅是江苏省南通市特产,还成为了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团队成员陈慧绮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宣讲,增强他们的非遗传承意识。让文化耀千古,让遗产传万年。”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