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小海螺实践队出发前合影。 李怡峥 摄
健全相关机制,助力乡村振兴
7月7日上午,实践队员来到港东社区,成员们首先来到了港东社区的村民委员会,从这里开始一天的实践探究。工作人员十分积极地向实践队员介绍起了当地政府为乡村振兴所作出的努力“我们的政府尽力完善各项制度,比如力推建立实行路长制,由各级干部担任各街道路长统率民众,保障了政策的落实以及街道的管理效率。在政府的支持下我们社区还建立了红十字救援会,就在这附近,我带你们去看看。”边说着他起身带领着实践队员往外走去。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村民委员会工作人员。 李怡峥 摄
在前往红十字救援队的路上实践队员看见了许多防溺水宣传壁画,工作人员告诉队员们这些都是政府出资绘制的防溺水宣传画,希望能够警示村民和旅客,减少溺水事故的发生。来到红十字救援队的门口,实践队员看到红色的牌匾上镀金的大字还有上方被挂满奖牌的墙壁,工作人员滔滔不绝的讲述“尽管已经进行了很多的宣传,但溺水的事件依然屡屡发生,因此我们社区建立了救援会,我们的海上救援队已经进行了几十次海上救援的任务,拯救了很多人的生命,获得了很多的荣誉。”他的脸上挂着自豪的笑容,同时实践队员了解到,不仅是救援队,政府还组织建立了海防工作站、渔港管理办公室等机制来保障村民和游客的各项权益。港东政府针对村民和旅客的切实需求建立起相应的保障机制,切实落实乡村振兴的政策,维护人民的切实权益。

图为实践队员在工作人员带领下参观红十字搜救队。李怡峥 摄
政府政策宣传支持,发挥村民主体作用
除了建立起相对完全的保障机制,工作人员还向实践队员介绍了政府通过宣传,积极团结村民的力量进行乡村振兴的各项规划。工作人员这样告诉实践队员:“农民是农村农业发展的主力军,是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我们的政府深知这个道理,要想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提高村民的主体担当意识,让实现乡村振兴成为全体村民的共同责任和共同追求。”在之后对村民进行随访时实践队员了解到,每当有一个政策下达时,政府会挨家挨户进行宣传并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政策的正确性和时效性,同时建立起相应的奖励机制以调动村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政府起到关键的引导作用,村民积极配合、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双方主体共同参与、共同努力才有了今天港东社区的美好面貌。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港东海防工作站。 李怡峥 摄
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在巩固脱贫攻坚战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增强脱贫地区和人民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通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统筹布局,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实现乡村的不断振兴,政府作为现代乡村社会治理的牵头人,应承担起在农村集体经济中的职责与
使命,《乡村振兴促进法》《农业法》等多部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政府在乡村振兴以及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职责和使命,政府依法切实履职直接关系乡村振兴目标的如期实现。在本次实践中实践队员也切实感受到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港东社区政府在乡村振兴中倾听人民诉求,落实党中央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群众观点,不仅成功实现了本社区的乡村振兴,也为其他地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