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港东社区地处崂山北麓,王哥庄东部,三面环海,具有广阔的海岸线和丰富的滩涂资源,与仰口游览区隔海相望,是著名的海鲜之乡。港东坐拥天然优良码头,是崂山区第二大渔港,盛产小海鲜。当前港东村主要养殖半成海产品有海参,鲍鱼,螃蟹,牡蛎等,目前主营螃蟹。

图为实践队员为了解当地养殖发展现状与当地村民进行交谈。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梦璇 摄
“港东社区的螃蟹质量好,养殖面积也很大,产量也非常稳定,开海后收取捕捞渔民原材料在1000斤左右,我们这里的螃蟹主要由固定商贩收取,只有一少部分通过零售出卖。”港东社区养殖场大叔介绍说。港东社区是传统的螃蟹养殖村,每逢螃蟹上市季节,市场内都是一幅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的景象。随着螃蟹市场越来越火爆,当地相关配套产业也是风生水起,现在市场内每天给螃蟹称重、分类、捆扎以及打包的工人就有300人以上,在实现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更多人增收致富。当地养殖场大叔还告诉实践队员影响螃蟹生长的因素主要有水温、盐度、光照三方面。水温的变化直接影响螃蟹的掠食和生长。24到28摄氏度为生长的最佳水温,水温长时间超过32摄氏度时易早熟。螃蟹怕热不怕冷,如果水温高于32摄氏度,螃蟹的脱壳就会变慢乃至延后。近期天气炎热、水温较高,因此目前的水产养殖受到限制。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当地养殖人员。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梦璇 摄
接着实践队员边参观边采访,“我是在这里给别人养殖为生的,在禁渔期的时候就没有无固定收入了,同时我还需管理放置浮漂这些工作。”当地养殖牡蛎的大叔介绍说。港东村养殖的牡蛎苗养殖时间为半年,分为笼装和下绳养殖,在距海岸1500米处,5000个笼左右,1笼100多苗,1笼在50斤左右,1斤3元到7元不等,牡蛎产业年销售额约120万,销售同螃蟹一样,销售给固定商贩,只有一小部分通过零售出卖,同时政府还会给予相应的燃油补贴,以此鼓励当地人民的养殖热情、提高养殖收益。
在当地调研过程中,实践队员了解到,港东村拥有石湾桥旧址、妈祖庙等景点36个。据当地村民所说,在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港东村都会迎来妈祖祭典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上香献礼,诵经祈福,将最虔诚的心愿寄托于妈祖,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妈祖文化不仅在当地被熟知,更被各界被关注。2017年,青岛市首届在港东村成功举办,其主要依托妈祖文化平台和青岛独特的文化体系,体现妈祖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独特地位,该活动也引起了央广网等各大媒体热烈关注。妈祖文化节的举办不仅提高了港东区的知名度,还传承弘扬了妈祖文化,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也为港东社区的人文地理发展注入力量。

图为实践队员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纪越 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部署,把握乡村振兴战略下水产技术推广体系的新使命新任务,充分发挥水产技术推广工作在推动渔业绿色转型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曲阜师范大学小海螺青春志愿服务队深入乡村实践,探究产业发展,向当地村民深入了解港东社区的特色海洋资源优势以及养殖产业发展现状的同时,深刻领略养殖产业对乡村振兴的巨大助推作用,切身感受海洋资源为乡村振兴带来的深刻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