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活动

西外学子三下乡:文旅融合 寻方言推普结合新路

      在齐心共建中华民族共同体,促进民族团结与共同发展的背景下,为研究推普行动和方言保护成效,探索二者并行发展的有效途径,2023年7月19日-7月21日,西安外国语大学欧洲学院“推普方言共奏神州音,民族团结共铸华夏情”暑期实践团成员来到了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通过实地走访调查,深刻感受了土家族特色文化,了解了普通话推广和方言保护在当地的实际开展现状。

千仞峡谷激荡民族音
      文化是语言的载体,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语言就没有自己的文化,这个民族就不称其为有历史的民族。在鹤峰,戏曲(柳子戏)与山歌(麻水穿号儿)就是最主要的民族文化传承形式。
      2023年7月19日上午,实践团成员来到鹤峰县文化馆,采访了柳子戏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熊晓华老师。鹤峰柳子戏,又名杨花柳,也称梁山调,恩施州五大地方戏曲剧种之一。2007年6月,鹤峰柳子戏入选湖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熊晓华老师提到,柳子戏在演出时使用方言,创作内容往往取材于当地土家族人民的日常生活。柳子戏植根于民间,来自民间,是土家族民众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的生动反映。目前,由于乡村空心化与人口流出,当地能够表演柳子戏的人员大量流失,已经不足以支撑一场大戏。虽然已经在附近三个学校创立了非遗传承基地,但仍然面临传承对象老龄化问题,柳子戏下一代传承人空缺,传承保护问题迫在眉睫。
      鹤峰县地貌呈现出典型的山地特征,壁立千仞,沟壑纵横,从而成为湘鄂边界众多文明的融汇之地,形成独具特色的山歌体系。其腔调热烈粗犷,高亢激越,极具感召力,因此称为“山号儿”,麻水穿号儿则由其对唱形式而得名。7月20日下午,队员们前往了鹤峰县中营镇红岩坪村。通过采访麻水穿号儿非遗负责人罗桂香老师,我们了解到,麻水穿号儿的歌词中包含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词汇,讲述的是当地人民的生活故事,特别展现了哭嫁的传统。当地女子民兵连的成员日常就以唱麻水穿号儿为主要的娱乐方式。非遗传承人邓家姐妹也常常同民兵连一起演出。目前也有许多来自外地的人们慕名而来学习这种独特的田歌,因此,麻水穿号儿的传承现状较为乐观。但麻水穿号儿的传承形式单一,独特的语调使这种艺术很难用书面的曲谱展现,因此只能靠罗桂香老师口头传授。虽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但效率较低。
图为调研团成员采访麻水穿号儿传承人罗桂香。通讯员 徐兆曦摄
 
      传承语言,实质上是对文化的发掘;用文化表演方言,也是保护方言最理想的方式。通过灵活的运用方式和情景,方言传承有了更鲜活的生命。在地方戏剧中,方言是不可或缺的,只有用方言才能真实地反映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民族特色。但在复杂原因作用下,这些特殊的文化形式依旧面临挑战。通过与两位非遗传承人的交流,队员们发现,将民族戏剧和歌曲与流行音乐结合是一种直观的解决方案,需要注意二者的有机结合,不能一味强调流行而使民族文化失去特色。此外,可以借助短视频平台等传播民族声音,从而吸引更多人了解鹤峰独特的民族魅力。“戏曲走进校园”也将成为当地推动方言传承的一大特色,虽然目前成效并不显著,但在这种形式逐渐成熟后,将会形成长期的积极影响。

魅力旅游助力推普路
      发掘文化,目的之一就是实现高质量的文旅融合,即发掘出该民族历史文化中最优秀的部分继而发扬,再通过与旅游的融合实现高效保护与接续传承。文旅保护,以当地方言文化为重要载体,更需要普通话保驾护航。
2023年7月19日下午,调研团成员采访了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创建办负责人朱美平。朱主任提到,鹤峰县旅游开发较晚,因此风土文化部分尚不完善,旅游元素单一。之后将注入更多文化元素,如安排民间艺人演出,与游客进行互动,同时设立更多非遗传承机构,用丰富的形式展现土家族的人文风情。此外,虽然普通话推广在少数民族地区有一定难度,但通过多年努力,推普行动依旧在鹤峰取得了成效。在旅游中,推广普通话是消弭交流屏障的核心。鹤峰人要走出去,不说普通话是不行的;而外面的人到鹤峰来,也需要依靠普通话进行交流,普通话的生命力是强盛的。因此,在旅游产业中,要实现方言传承和普通话推广的有机统一。
 
图为调研组对鹤峰县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创建办负责人朱美平进行采访。通讯员 徐兆曦摄
 
    “民族文化的开发补充了中华文化在土司制地区的缺憾,民族方言的音译用法实际上是对普通话的一种丰富。”在7月21日下午的采访中,鹤峰县宣传部副部长洪健萍不只一次提到。洪健萍副部长强调说,文旅融合是当下鹤峰县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容美土司为例,由于高山与长江的地理阻隔,当时的文化难以传播,即汉不入峒,蛮不出境。而如今,将这些文化融入旅游业中,促进了土汉之间的文化交流,从而促进靠民族团结。文化发掘,其实是一种语言交流。中国文化自古就有官话和土话的分别,二者并不是对立的,方言保护与普通话推广是能够在旅游业中实现并行发展的。
图为调研团成员与鹤峰县村民合影。通讯员 徐兆曦摄
 
     各民族之间的流畅交流与文化认同,就是民族团结最直观的表现形式。目前,通过当地教育局与宣传部的长期工作,普通话推广已经取得成效,县域内大部分少数民族民众已经掌握了普通话,虽然有一些口音问题,但并不妨碍交流。而方言保护也在文化发掘中获得了新发展,期望在传承的基础上实现向外传播辐射。文旅融合,就是将方言与普通话有机结合的现实路径之一,并将通过互联网等新兴的传播方式产生更高效能。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共同作用下,鹤峰县也将进一步实现民族团结与共同发展,朝着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目标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