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活动

西外学子三下乡:文旅振兴多举并行,方言奏响民族之音

      踏入鹤峰,你将置身一片神秘而古老的土地,在翠绿的山间,饱含民族风情的风景如同一幅幅历史画卷,土家族苗族文化沉淀着千年的历史和智慧,瑰丽多彩的图案和文字,展现着鹤峰人民的生活、语言、戏剧,这是当地文化的重要象征,更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让我们跟随暑期社会实践团的步伐,走近这个充满诗意和传奇的地方。
 
图为鹤峰县风景。通讯员 徐兆曦 摄
 
      中国有55个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在形成和发展为一个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自己的语言,承载并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文化。民族方言中寄存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现象是该语言使用者传统民族文化、传统经验最直接、最集中的具体体现。因此保护民族方言不可纸上谈兵,更应该从民族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
      鹤峰县位于武陵山腹地、湖北省西南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东南角,在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设范围之内。这一区域在土家族、苗族人民长期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艺术表现形式,构成了丰富多样和充满活力的文化形态。为进一步了解相关信息,暑期社会实践团的同学拜访了鹤峰县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创建办负责人朱美平。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朱主任。通讯员 徐兆曦 摄
 
      首先,朱主任向我们介绍了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设情况: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今年将迎接国家检查的验收。通过验收之后,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将取消“实验”两个字,成为湖北省唯一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鹤峰县致力于建设当地的文化生态保护区,采取了包括建设非遗传承机构、传统工艺工作站和民族文化振兴基地等一系列相关的措施,旨在保护和传承土家族等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了解我们团队的研究方向后,朱主任强调,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少数民族语言作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发挥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比如,鹤峰柳子戏和曲艺满堂音都是扎根于土家族聚居区的地方剧种,柳子戏的道白和满堂音的唱腔都融入了方言特色。在地方戏剧的表演过程中使用普通话就会失去地方戏剧的特色,无论是旋律还是韵味听起都会感觉差了点“味道”。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鹤峰满堂音和柳子戏艺人合班同台演出,相互交流汲取营养,在本地语言韵调的熏陶中,逐渐发展成历史悠久又独具鹤峰特色的地方剧种。其音乐、语言、道具,与容美土司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联系,对于研究容美土司文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朱主任认为,从文旅角度出发,推广通用语言和保护地方方言两者之间并没有存在非常大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性。推普是民族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个体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推普工作更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的基本途径。
      地方方言和土家族语言承载着熠熠生辉的土家文化,是打造鹤峰文化旅游名片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作为全国最年轻的自治州,恩施州在这方面的保护传承效果不是很明显。正因为这个领域以前做的不是很好,所以以后要往这方面努力,向其他地区学习。所以鹤峰县文旅局也将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视频、影像等新媒体手段,把鹤峰的少数民族文化推荐给外界。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鹤峰县村民合影。通讯员 徐兆曦 摄
 
      茂密的森林,潺潺的溪流,构成了这片土地独有的山水画卷;银饰装点的服饰,村间唱响的柳子戏,诉说着这片土地居民的多彩故事。文化兼和美美与共,凝聚人心互联共和,加强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推动非遗文化创新性发展,是文化自信自强的活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