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渤海学院组织各社会实践团队奔赴各地,冒着酷暑行走在红色革命遗址、田间地头、乡村社区,开展理论宣讲、就业见习、乡村振兴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行动感恩国家、回馈社会。8月3日,渤海学院粪污资源化利用助力农牧社会实践队前往故县村及黄骅金太阳农场开展地考察及调研活动。
在故县村村书记的引领下,实践队成员先后走访了两家养殖户,对于养殖年限、养殖经验、养殖规模、养殖收入比重以及养殖过程中处理粪污方式等问题展开和深入调研。
图为团队成员与村民交流
图为团队成员与村民交流(1)粪污处理
故县村养殖户对粪污的处理方式为堆肥发酵后作农家肥使用,村民对于畜禽粪污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的认可度不高,这些粪污的使用人群多为邻居,养殖户对此态度持为“谁家有需要谁家免费使用”。
(2)养殖时间、经验与规模
故县村养殖户的养殖时间普遍在3年以上,对畜禽的饲料搭配以及季节因素影响多为了解,表示能够很好的处理这些问题,经验十足。
(3)养殖收入
故县村工业产业发达,企业较多,村民多为企业工人,所以养殖户占比较小。部分故县村养殖户表示养殖场收入占到总收入的90%以上,另外10%为农业种植。大部分养殖户为小型圈养,他们表示“自己年事已高,养一些畜禽,轻松又充实。”
村民对于畜禽粪污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的认可度不高,由此反映出推进农村畜牧减排工作需要政府加大政策宣传普及力度,政府、企业、村民携手助力乡村生态振兴。
跟随金太阳农场内大鹅养殖场王经理的脚步,实践队来到养殖大棚实地考察养殖场内粪污处理方式,王经理介绍道:“养殖场包括4个养殖大棚,有近8000只鹅,每只大鹅的成长期为75天-100天。养殖场内大鹅排放的粪污会在每1-2天由专门的清分粪车清理一次,运至堆肥室内发酵近2个月后,再运至养殖场周围的农田作有机肥使用。”
图为部分团队成员参观养殖大棚
图为部分团队成员在金太阳农场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