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活动

体验纸影制作 传承非遗文化

发布时间:2024-07-13    阅读:

  (指导老师:李玲利李代明 通讯员:彭嘉怡 杨烨)

  7月11日,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团学干部赴湘潭市社会实践团前往湘潭市雨湖区的升平轩纸影博物馆,展开针对湘潭纸影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和传承对策研究,领略纸影戏独特的古朴韵味,探寻古韵新生的无限可能。切实参与纸影戏的准备与操作,感受非遗魅力,体悟古老传承,以青春之我,助力古老文化的传承,借时代新材,推动非遗文化走向更大的舞台。

  图为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成员合影

脚踏时光博物馆 眼见历史浪涛涌

  升平轩纸影博物馆是我国首家私人纸影博物馆,位于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响塘乡,由非物质文化遗产纸影戏传承人吴升平老人及家人筹资建设。离开高楼大厦的城区,走进绿树成荫、光影斑驳,感受鸟语花香、清风拂面。在博物馆门口,纸影人偶成排沐浴在阳光下,随风舞动,静静地述说着自己的故事。历史的洪流无法带走文化的瑰宝,恰恰是经历过浪涛的磨砺,文明的珍珠显得越发璀璨。升平轩纸影博物馆旨在保护和传承湘潭纸影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展示和表演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这一传统文化艺术。博物馆的展出内容包括纸影人偶的制作过程、传统纸影戏的表演,以及提供给公众体验制作、表演的材料和设施,是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纸影戏的传承历史以及体验表演制作的重要文化基地,不仅为群众学习传承中华古老技艺创建了友好课堂,还为各国友人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搭建了友谊圆桌。

  图为队伍成员在升平轩纸影博物馆前与传承人的合影图片

半大纸偶尽显古老智慧 方寸舞台展现千古文明

  上午十点,成员们齐聚在升平轩纸影博物馆,跟随传承人吴渊先生的脚步,展开了对湘潭纸影戏文化的学习了解。通过直播课堂的形式,传承人为大家讲解了不同地区纸影人偶制作工艺的不同点,纸影戏角色种类、当时的文化教化作用,戏台展示比例“十六比九”与现代电视机的渊源,以及不同国家地区纸影人偶制作与作用的不同和人偶“生旦净末丑”特征辨别等具体内容,大家仿佛坐上了时光机,穿过任意门,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一览纸影戏的发展历程,一睹多样纸影戏的风采。本次活动,通过借助新媒体进行直播,将吴渊先生开展的纸影课堂带到了更大的舞台,获得了众多浏览和好评,为古老文化的现代传承贡献青春力量。

实践出真知 传承需躬行

  “你永远不可能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走来走去,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进一步了解纸影戏的准备工作以及表演过程,团队成员们在吴渊先生的帮助下,亲身体验了简化版纸影人偶的制作,从掰取人偶部件,借助钉子组装拼接人偶关节,到利用锤子、钳子加固和操作人偶,一步一个脚印,切身体会制作纸影人偶的过程。在两位传承人精彩的“吹胡子瞪眼”“关公战秦琼”表演后,团队成员们也开展了即兴的对戏表演,增添了现场的欢乐与惬意。跻身于小小的后台,一个人兼具人偶的动作变换和各类乐器的配合,在光与影的对决中赋予人偶以灵魂生命,在明与暗的交接中尽情讲述人偶故事,通过切身的体验和尝试,激发了大家对纸影戏的学习热情,也使成员们真正感受到了纸影文化的无限魅力以及传承的艰巨任务。

  图为吴渊先生与成员们一起制作纸影人偶

  “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是没有战斗力的,也是可怕的。”以青春之我铸就青春之国家,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团学干部前往升平轩纸影博物馆开展文化体验与课程学习,将深入贯彻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求以及传承提示,溯洄历史,切身参与,为湘潭纸影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道路的开辟提供新鲜血液,注入新的力量。“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我辈定当不负使命,接过历史的接力棒,讲好中国故事,传承好中华文化。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社会实践 | 寻梦客家,振兴乡村

社会实践 | 寻梦客家,振兴乡村

为响应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和乡村振兴战略,促进梅州乡村振兴发展,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三下乡”梅里寻梦队的14名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