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活动

科技教育照齐山,师大支教暖童心

发布时间:2024-07-13    阅读:
        本网讯(通讯员 汤萃娴)2024年7月12日,安徽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赴亳州市涡阳县齐山学校“彩虹e教”本科生社会实践团队已经完成了为期三天的支教活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阶段性成果。此次支教活动不仅为当地学生带来了前沿的计算机知识,更在教学模式、学生关怀及校园安全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
特色课程引领梦想启航
        团队深知,在信息化时代,科技教育对于乡村孩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团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量身打造了一系列既具前瞻性又接地气的计算机特色课程,旨在打破地域限制,让乡村学子也能享受到高质量的科技教育资源,为当地学生点亮了一盏通往科技未来的明灯。
        从基础的计算机操作到进阶的编程入门,从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再到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特色课程的成功开展,不仅让学生们对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更激发了他们探索科技奥秘、追求科学梦想的热情。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编程,就像打开了一个神奇的新世界!原来编程这么好玩,我以前都没想到呢!”一位来自乡村的学生激动地说。
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习热情
       本次支教活动,团队打破传统课堂壁垒,摒弃了“一刀切”的大班授课方式,创新性地采用“一对五分组授课”模式,实现了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个性化学习需求的精准对接。
       在“一对五分组授课”模式下,老师们能够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基础,确保了每位学生都能直接接触到电脑,亲身体验学习的乐趣,从实践中掌握电脑使用的各项技能,进行一对一的精准指导和个性化教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获得充分的关注与指导。
       通过小班化、高互动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课堂不再枯燥,而是变得生动有趣,知识在师生间的每一次互动中自然流淌。
 
情系留守儿童,关怀温暖人心
       团队深知留守儿童群体的特殊需求,他们不仅仅是一群需要知识灌溉的学生,更是渴望关爱与陪伴的孩子。因此,在传授基础学科知识的同时,团队成员巧妙融入丰富多彩的艺术类课程,如绘画、舞蹈与手工制作,旨在用艺术的色彩点亮孩子们的世界,激发他们内心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给予了他们更多的心理关怀,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教书育人,以爱为先”的深刻内涵。
      在支教实践中,团队成员们深刻认识到自己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孩子们心灵的引路人。他们与学生打成一片,共同参与各项活动,用耐心、细心和爱心构建起一座座信任的桥梁。
      课间时分,成员们主动加入同学们的游戏之中,与孩子们一同奔跑、欢笑,课间休息变得生动有趣,师生之间的关系悄然升温。在游戏中,孩子们不再畏惧老师的威严,而是将他们视为可以信赖的朋友和伙伴。老师们也能更进一步倾听孩子们的想法,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进一步加深了对每位学生的了解。这种深入的交流与互动,不仅增强了孩子们的社交能力,也让他们感受到了被尊重与被重视的喜悦。
图为学生们展示绘画课作品 杨金艳 供图
安全教育常抓不懈,护航学生健康成长
       安全工作是支教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石。团队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工作,通过专题讲座、互动问答等形式向学生普及了交通安全、校园安全、居家安全等基础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同时,团队还设立了安全员制度,由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成员担任安全员,负责每日的安全巡查与隐患排查工作,确保校园环境的和谐稳定。
在放学这一关键时段,安全员更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坚守在校门口,细心观察每一位学生的离校情况,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家长的接送下安全离校。对于那些暂时无人接送的学生,安全员会耐心地陪伴他们等待,直到家长到来,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孩子们安全的重视与守护。
      此外,团队还建立了家校联系群,这一平台成为了家校沟通的重要桥梁。放学后,家长需在群内及时报备孩子已安全到家,这一举措不仅让家长更加放心,也让团队能够全面掌握学生的离校后动态,确保每一位学生的安全都处在有效的监管之下。
      在为期三天的时间内,团队不仅顺利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计算机特色课程,还在教学模式创新、留守儿童关怀及校园安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当地教育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未来,团队也将继续秉持“传递知识,播种希望”的宗旨,不断探索与实践,为更多孩子带去知识的光芒与成长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