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泰安7月20日电(通讯员 宋博文)节水灌溉是灌溉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缓解水资源危机和实现高效、精准、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为落实节水灌溉理念,深入学习产业链升级、产业链延伸,助力乡村振兴,深入调研与推广节水灌溉技术,2024年7月13日至7月20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心系农情”社会实践队成员深入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北西遥村,进行系列调研、宣传和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工作,为构建更完善的农业灌溉体系贡献了自身的力量。
众志成城,共同宣传节水路
由于“农业用水短缺”这一社会问题广泛存在,而应对农业用水短缺这一任务又十分严峻,因此,社会实践队员需精心选择调研主题与调研内容,为走访调研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7月6日上午,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心系农情”社会实践队开展了前期的调研讨论会议。会上,实践队长石琳通过与队员们积极讨论,确立了实践方向,明确了实践任务,实践队员则针对调查方式与调查内容进行了充分交流,最终确定以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实地调研工作。

图为心系农情实践队队员在召开研讨会议。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曾丽蓉 摄
在活动开展初期,队员首先在北西遥村内部进行随机走访调研,进行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及节水灌溉技术相关知识的初步宣传,询问当地农民家庭务农情况及节水灌溉技术的推进,与种植户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收集了大量信息与数据,并进行统计整理。随后,实践队成员在村支部书记张书记的带领下,第一次走进田地,观察作物的长势分布,节水灌溉的部分设施如滴灌带地膜以及水表,将书本上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现实中,在开拓自身视野的同时还丰富了自身的知识储备。

图为心系农情实践队队员在采访当地村民。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石琳 摄
实地体验,亲身实践得真知
在接下来的几天中,实践队成员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田间实地参观学习。张书记带领同学们进入农田,与当地种植大户刘大爷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探讨。队员在村民刘大爷的详细讲解中学习到小麦、玉米的生长过程,病虫害防治等专业知识,还参与了除草,打药等简单工作。而后,实践队员们跟随张书记的脚步参观了一体化水肥灌溉机械,学习其工作原理,并现场进行了机械操作。
另外,实践队成员还有幸见到了下乡考察的技术人员团队,跟随他们继续参观试验田,技术人员王先生指出,“喷灌和滴灌技术大大减少了地表蒸发和水分的渗漏损失,提高灌溉效率,保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整个参观过程中,技术人员们不仅为同学们讲解了相关专业知识,还教导同学们在实践过程中要主动思考,结合专业知识,提出更加合理的节水理念和节水技术,助农增收,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接着,实践队成员又跟随张书记来到滴灌带铺设现场观看滴灌覆膜过程,队员亲身参与到工作现场,体验自动驾驶的高度现代化农业机械的运作过程。现场的农民说出的话让队员感触颇深,“他们是学生,咱们也是学生,他们的课本是纸质的书,没有实践,咱们的课本是这一块儿一块儿的田地”。朴素的话语中既是他对自己与泥土打交道的自豪感,也是对青年学子的嘱托。

图为实践队队员拍摄的卷盘式喷灌机。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石琳 摄
立足实际,认真总结凝经验
节水灌溉是以最低限度的用水量获得最大产量或收益,是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农户的灌溉现状最大的问题是农户明知灌溉水十分紧缺,但实际浪费现象依旧严重。所以首要的任务是提高农户的节水意识,探索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形式,提高农户对节水技术的采纳意愿。
经过此次社会实践,实践队成员深刻意识到节水灌溉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意义。队员充分利用现代媒体的手段进行宣传推广,为农户普及水资源现状,积极宣传当前水资源的稀缺性,加深农户对灌溉用水稀缺程度的感知,意识到提高灌溉用水利用率的重要性,也为构建更完善的农业灌溉体系,探索更多元的农业灌溉途径贡献了自身的力量。

图为“心系农情”实践队在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校碑石前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曾丽蓉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