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潍坊7月15日电(通讯员 唐嘉蔚)
随着时代发展,传统农业灌溉方式与当前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不匹配,加强对新兴农业灌溉技术的推广,对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深入了解各地在农业节水灌溉方面采取的措施与成果,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心系农情”实践队于7月15日深入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贾悦镇李家屯村,了解当地农户的节水灌溉情况,调查了当地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的接受度。
节水模式新,农业惠乡亲
俗话说,“ 粮食生产‘ 七分种,三分管 ’,生产管理是关键 。经实践队员了解,如今诸城市的农民逐步打破传统的耕作模式、种植理念,积极推广应用农业节水灌溉和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的新技术, 取得了省工 、省力、增产、增收的良好效果。在实践过程中,舜王街道的村干部对实践队员说:“ 新型农业管理模式的最大好处是免耕少耕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这样的模式下,尽管农户变‘ 懒 ’了,但效益却变好了,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得到了村民的充分认可 。”当地居民十分开心地对实践队员说,近几年采用新型农业灌溉措施后,农业对家庭的收入占比提高。节水灌溉方式与传统灌溉方式相比,极大地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提高了用水效率,保证了精准供水。节水灌溉优势众多,能确保每一滴水都能被作物有效利用,满足作物生长的特定需求,稳定的水分供应有利于作物的良好发育,提升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保持土壤适度湿润,可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几率;适用于各种地形和作物,无论是平地还是坡地,蔬菜还是果树都能适用。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李家屯村居民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唐嘉蔚 摄
科技融合密,作物长势好
“自从和市里农机专家攀上了这门亲之后,俺扩大蔬菜种植规模心里更有谱了,现在大棚有了机械化卷帘机、喷灌设备、烟雾机,还安装了微滴灌设备。”7月15日,贾悦镇李家屯村蔬菜大棚种植户告诉实践队员,自从微滴灌设备投入使用后,该地区的土地肥力有所提高,作物长势更好。微滴灌设备是通过干管、支管以及毛管上的滴头,在低压下向土壤进行缓慢的滴水,这种灌溉技术灵活性强,并且可以为作物创造更适合的环境,促进作物根系生长,作物产量也不断提高。在配制肥料时,农户可以根据作物的实际含水量和作物的种类来选择合适的配 比,始终以滴灌的使用规范为中心, 使灌溉水和配制好的肥料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滴灌管作为基本的滴灌系统,使作物的根系和土壤都能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保证运输效率,在科技的融合作用下,作物长势十分喜人。

图为农业作物长势以及喷灌设施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石琳 摄
政策指导好,农民心有底
在实践队员的走访过程中,从居民口中得知,近年来在政府有关政策引导下,农业节水灌溉的投入使用率不断增加,政府拨钱,减少了农户在运用节水灌溉措施产生的顾虑,越来越有底气。农民在政府指导下对节水灌溉机械的运用越来越得心应手,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在实践过程中,实践队员对当地居民对于农业节水灌溉措施意愿了解到,大部分居民愿意接受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并且节水灌溉技术已经大规模运用到农户的农业生产,少部分农户因节水灌溉过程产生的成本费用暂时没有启用节水灌溉技术,对此,政府要相应的建议,保证新型农业现代进程中不落下一家一户。另外,目前市场上存在多种灌溉方式,如滴灌、喷灌、 渗灌等。政府需要领导农户对这些灌溉方式进行对比,了解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例如,滴灌适用于需水量较小且生长周期较长的作物,而喷灌则更适合于大面积种植且对水分分布要求较高的作物。通过对比,农户可以根据自身种植情况选择最适合的灌溉方式。
社会实践队员在本次实践中深入田间地头,农户身边,了解了农业现代化下关于节水灌溉农业的现状和前景,日后,实践队员会不断砥砺前行,融合乡村发展,为节水灌溉步入发展新阶段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心系农情实践队队员合照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石琳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