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活动

细水润泽千里田,智能灌溉促丰年

发布时间:2024-07-24    阅读:
细水润泽千里田,智能灌溉促丰年
中国青年网滨州7月20日电(通讯员 李珂 )在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征途上,节水灌溉技术的改革至关重要。为深入学习和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积极响应国家关于节水灌溉的号召,提高农民群众对节水灌溉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助力乡村振兴,2024年7月20日,曲阜师范大学心系农情实践队走进滨州市阳信县进行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本次活动旨在调查农户对于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纳意愿,分析影响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的影响因素,提高农民的节水意识,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漫灌岁月的告别:探寻农业节水新途径
传统的灌溉方式在我国农业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地区普遍采用大水漫灌的传统灌溉方式,但是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下,造成了水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容易导致土壤盐碱化和农作物减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此方式的弊端日益凸显。为了了解这一现状,实践队员深入农村,走进田间地头,对当地的传统灌溉方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当地还留存着部分传统灌溉设施仍在使用。通过较为直观的方式,了解传统灌溉的具体情况,为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提供现实依据。
 
图为实践队员观察传统灌溉设施。(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珂 摄)
在采访当地居民过程中,实践队员与农户进行面对面交流,通过调查与访谈,了解到部分农户对于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认知度不高,重视度不够,这也是导致节水灌溉技术进行全面推广的重要阻碍。实践队员向被采访农户介绍新型节水灌溉技术,综合当地土壤质地以及地形地貌各方面因素,详细介绍了滴灌这一灌溉技术。同时也了解到,近年来当地的大部分耕地更换了这一新型灌溉技术,并已经投入了使用。据统计,由于滴灌设施的投入使用,该地灌溉年均用水量大幅度降低,粮食长势和土壤健康状态明显好转。
 
 
 
图为实践队员了解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情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珂 摄)
节水时代的来临:引领农业节水新篇章
节水灌溉的推广,提高了当地的水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践队员跟随农户,来到应用滴灌设施的田地中,近距离观察和了解滴灌设施的建设情况,包括管道布局、滴头安装、控制系统等。根据当地农户介绍,滴灌系统的运行是基于压力差原理,利用水泵从水源抽取水,通过加压,将水顺着管道系统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在输送过程中,浇灌水要经过过滤器去除杂质,最终通过滴头以均匀、缓慢的速度释放水分,滴入土壤,直接作用于作物根部,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这种灌溉形式,可以直接将水送到作物根部,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和渗漏,同时与传统灌溉方式相比,能更加方便的控制灌溉时间和水量。
 
 
图为当地滴灌设施管道。(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珂 摄)
实践队员触摸滴灌管道,亲眼见证了水滴缓缓流入作物根部,真切感受到了滴灌技术带来的节水效益和农业生产的变革,也体会到了科技创新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实践队员针对考察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找出了影响节水效果的主要因素,并根据农户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包括调整滴头间距、改善管道布局、定期清理过滤器等在内的多项改进措施。在实践队员的帮助下,农户的节水设施得到了有效改进,水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作物生长状况也得到了改善,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重收益,共创绿色发展模式。
在对农户的走访调查中,实践队员耐心倾听农户心声,详细记录了他们对节水灌溉设施的看法和建议。通过与农户的深入交流,了解到大多数农户对节水灌溉设施持积极态度,但受限于资金、技术、政策等因素,部分农户的采纳意愿并不强烈。实践队员明白了技术推广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更需要充分考虑农户的实际需求和接受能力。在未来的实践中,实践队员们将会持续关注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增加了解农村,接触实际的机会,助力农业科技进步,促进乡村振兴。
 
图为心系农情实践队队员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珂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