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东营颜徐,共绘乡村振兴新篇章
7月23日电(通讯员 郑嘉栋)
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中,7月23日,山东理工大学学生会“循迹明心,溯源逐光”社会实践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前往东营市广饶县颜徐党群服务中心。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考察与学习,激发青年学子的爱党爱国热情,深入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为新时代青年投身社会、服务人民贡献力量。
在充分理解“党群服务中心”作为基层党建重要阵地,承担着党务咨询、政策宣传、党员服务等多重职能的基础上,实践团成员满怀期待地踏上了前往颜一村的旅程。抵达目的地后,他们首先被颜徐党群服务中心的庄重与温馨氛围所感染,这里不仅是党员群众的“红色家园”,更是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的精神高地。
步入颜徐乡情记忆馆,实践团成员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故事的年代。三楼展厅内,颜徐店清末村庄沙盘栩栩如生,郁郁葱葱的树木、错落有致的房屋,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乡村画卷。工作人员声情并茂的讲解,让一口水井、一片老湾、一座庙宇都活灵活现,唤起了实践团成员对往昔岁月的无限遐想。
(图为实践团成员于颜徐乡情记忆馆参观。通讯员 史淑雅 摄图)
在发展展示区,颜徐的历史渊源、文化名人、村庄规划、改革变迁等内容一一呈现。一块块展板、一张张照片,不仅展示了颜徐人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历程,更激发了实践团成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实践团成员深刻感受到,正是这份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激励着颜徐人民不断前行,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乘风破浪。
老物件展示区则是一堂生动的历史课。煤油灯、缝纫机、老式照相机、老式农耕用具……这些曾经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物品,如今虽已退出历史舞台,但它们所承载的故事和记忆却永远镌刻在人们心中。实践团成员通过触摸这些老物件,仿佛能够听到历史的回响,感受到时代的变迁。
步入党史长廊,实践团成员仿佛置身于一部生动的党史教科书之中。他们在这里重温了百年党史的辉煌历程,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段段感人的英雄事迹,让实践团成员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洗礼。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颜徐书院,实践团成员围坐一起,展开了热烈的交流研讨。他们结合乡情文化和党史教育,谈感受、谈体会、谈未来。大家一致认为,乡村振兴不仅是物质层面的提升,更是精神文化的繁荣。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他们有责任也有能力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随后,实践团成员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了颜徐老粗布共富工坊。这里,传统与现代交织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老粗布这一古老的手工艺,在颜徐人民的巧手下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工坊吸纳了周边村庄十余名会织布的“织女”,将这一“老手艺”变成了致富的“新产业”。实践团成员亲眼见证了老粗布从原料到成品的制作过程,感受到了传统工艺与现代市场的完美结合。
(图为实践团成员于颜徐老粗布共富工坊参观。通讯员 马洪霖 摄图)
最后,实践团成员来到了田间地头,与当地的农民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他们询问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对乡村振兴政策的看法以及未来的期望。农民们纷纷表示,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村里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产业结构也更加合理。这些变化不仅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也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实践团成员也被农民们的朴实和热情所感染,更加坚定了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决心。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实践团成员深刻体会到了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和巨大成就,更激发了他们投身社会、服务人民的热情和责任感。他们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把青春和汗水洒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于颜徐党群服务中心合影。通讯员 马洪霖 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