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内容充盈,着重选取藏族和布依族为切点,涵盖了历史、地理、宗教、艺术、文学、民俗等多个方面,从外向内为学生们缓缓铺展开一幅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画卷。
课堂以悠扬婉转的民族乐曲展开序幕,志愿者身着民族服装踏步而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询问着,“大家都来自哪个民族呢?”“回族!”“汉族!”“满族!”学生们满怀自豪感积极踊跃地举手回答,瞬间点燃了课堂的活跃氛围。

图为学生积极提问。百舸网通讯员 王芝静 摄
乘着热情的浪潮,紧接着是火热的民族知识竞答环节,志愿者将学生们分成小组,由“口试”与“笔试”两部分组成。“口试”部分中,志愿者与学生一问一答,不知不觉丰富了基础的民族知识。“笔试”部分,学生们纷纷涌上台去,在脑海中搜罗着民族的名称,并写在黑板上,统计哪个组回答的最多,换算为奖励积分。
图为学生们上台在黑板上写民族称谓。 王芝静 摄
翻开历史的篇章,生动形象的图片、视频、音乐,配合着志愿者真实的感受与真诚的讲述,带我们去探寻藏族与布依族的起源与发展,触摸历史的脉搏,感受现代社会的变迁。学生们被少数民族蓬勃的生命力感染着,站在纵览全局的高度,对它们有了基本的认识。

走入课堂的一大亮点——民族艺术,志愿者为学生们展示了独特的衣装服饰、悠扬动人的民族,强节奏力的舞蹈,无不体现出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志愿者教唱学生们当地歌曲,洋溢着喜庆与欢乐的藏语歌使现场的气氛再度推向高潮,而布依语版的《我在贵州等你》更是调动了学生的情绪,萌生出“去贵州看一看”的想法。学生和志愿者们共同唱响民族旋律,感受着这份“千里来相聚”的美好情谊。

图为同学们合唱《我在贵州等你》。 王芝静 摄
除了悠扬动听的民族音乐,更有壮美震撼的民族舞蹈。志愿者向大家现场演示起独具特色的竹鼓舞,双手摇转着,腰肢舒展着,再配合着民族服装,那屏幕上自信昂扬的人儿仿佛走到了我们眼前,邀请端坐在教室里的学生们,共赴一场民族文化的盛宴,在声势浩大的舞蹈中对未来展望,对生命礼赞。
图为志愿者现场表演“竹鼓舞”。 王芝静 摄
最后,志愿者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经典言论作为课堂的结束语:“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云享了民族文化后的学生们意犹未尽,在积极的课堂互动后,在多感官的体验更深的理解后,他们对这句结束语有了更深的理解。此次民族文化课程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民族知识,也促使他们对不同民族文化理解和尊重。志愿者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课程,激发学生们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自发传承“石榴籽”精神,学会在多元文化的世界里尊重民族之间的差异,海纳百川,接受文化的多样性,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大团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