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根据西安外国语大学的部署安排,结合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实际决定在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开展“探终南山之景,观民俗之姿”——鄠邑县农民画发展现状调查研究暑期实践活动。
实践团以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农民画的发展保护为例,通过广泛开展和参与展馆参观、艺术创作、专访农民画画家、街头采访等实践活动,探寻鄠邑农民画历史发展脉络和现代性转化,发挥民俗文化效能,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领会“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一步增强历史自信、文化自信。
实践团启程:走进户县,探寻农民画之源
在陕西省户县(现鄠邑区)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农民画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近日,一支由青年学生组成的实践团,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热爱,踏上了探访户县王文吉馆长的旅程。通过深入的访谈与交流,实践团不仅领略了农民画的独特魅力,更深刻理解了这一民间艺术形式的内涵与价值。

街边随处可见的农民画。大学生校园网通讯员 李嘉欣 供图
抵达户县后,实践团首先参观了户县农民画展览馆。馆内一幅幅色彩鲜艳、构图巧妙的农民画作品映入眼帘,它们生动地展现了农村生活的点点滴滴,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之上。在导览员的讲解下,实践团成员们对农民画的发展历程、艺术特色及表现手法有了初步的了解。

实践团参观展览馆。大学生校园网通讯员 李嘉欣 供图
访谈农民画展览馆馆长,探寻发展脉络
在王文吉馆长的热情接待下,实践团队进行了深入访谈。王文吉馆长详细介绍了户县农民画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这次访谈,不仅是我们深入了解户县农民画发展现状的重要一环,更是对当地文化传承与保护的一次深度探索。

实践团与王文吉馆长的合影。大学生校园网通讯员 李嘉欣 供图
在访谈开始前,实践团队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查阅了大量关于户县农民画的文献资料,了解了其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及市场状况。同时,制定了详细的访谈提纲,确保访谈内容全面、深入且有针对性。
访谈一开始,实践团就直奔主题,询问了户县农民画的历史渊源和当前的发展现状。馆长耐心地讲述了农民画从萌芽到兴盛的全过程,以及它在改革开放后如何逐步走向市场,成为户县乃至鄠邑区的一张文化名片。他提到,近年来,随着政府对文化产业的重视和支持,户县农民画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双重挑战。
接着,实践团还了解到户县农民画的创作环境和氛围。王文吉馆长表示,户县有着浓厚的艺术氛围,村民们对农民画有着深厚的感情和认同感。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描绘生活、赞美劳动,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融入到每一幅作品中。此外,村里还定期举办农民画培训班和展览活动,为村民们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在谈到传承与发展的挑战时,王文吉馆长显得既忧虑又充满希望。他坦言,随着老一辈农民画家的逐渐老去,年轻一代对农民画的兴趣和热情不高,传承问题日益凸显。同时,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如何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他也看到了新的机遇:政府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科技的进步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以及国内外对传统文化日益增长的关注等。

实践团与王文吉馆长的合影。大学生校园网通讯员 李嘉欣 供图
同时,实践团成员们也深刻认识到自己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方面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他们表示将以此次探访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农民画等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努力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守护者。
户县农民画,这一朵绽放在黄土高原上的艺术之花,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底蕴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实践团此次探访王乃良画家的活动不仅是一次文化的洗礼和艺术的熏陶,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和思想的启迪。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户县农民画将会继续绽放光彩,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