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西安7月20电(通讯员韩乐)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根据西安外国语大学的部署安排,结合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实际决定在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开展“探终南山之景,观民俗之姿”——鄠邑县农民画发展现状调查研究暑期实践活动。
实践团以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农民画的发展保护为例,通过广泛开展和参与展馆参观、艺术创作、专访农民画画家、街头采访等实践活动,探寻鄠邑农民画历史发展脉络和现代性转化,发挥民俗文化效能,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领会“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一步增强历史自信、文化自信。
实践团启程:走进户县,探寻农民画之源
在陕西省户县(现鄠邑区)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农民画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近日,一支由青年学生组成的实践团,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热爱,踏上了探访户县农民画领军人物——雒志俭画家的旅程。通过深入的访谈与交流,实践团不仅领略了农民画的独特魅力,更深刻理解了这一民间艺术形式的内涵与价值。
雒志俭老师的作品。大学生校园网通讯员 李嘉欣 供图
清晨,阳光洒满大地,实践团一行满怀期待地踏上了前往户县的旅程。户县,这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因农民画而闻名遐迩。实践团成员们对即将展开的探访活动充满了期待,他们渴望通过近距离接触农民画,感受其背后的故事与情感。
抵达户县后,实践团首先参观了户县农民画展览馆。馆内一幅幅色彩鲜艳、构图巧妙的农民画作品映入眼帘,它们生动地展现了农村生活的点点滴滴,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之上。在导览员的讲解下,实践团成员们对农民画的发展历程、艺术特色及表现手法有了初步的了解。
访谈雒志俭:深度挖掘农民画的艺术魅力
随着探访活动的深入,实践团终于迎来了与雒志俭画家的面对面交流。雒志俭,这位在户县农民画界享有盛誉的画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创作功底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他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各大展览中屡获殊荣,还多次走出国门,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中国农民画的独特魅力。
雒志俭老师。大学生校园网通讯员 李嘉欣 供图
访谈中,雒志俭画家首先向实践团介绍了自己与农民画的结缘经历。他回忆起自己从小在泥土中长大的日子,以及表哥的启蒙对他走上绘画道路的重要影响。雒志俭表示,正是那份对绘画的热爱和坚持,让他能够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前行,最终成为农民画领域的佼佼者。
在谈到农民画的创作过程时,雒志俭画家详细介绍了自己的创作理念和表现手法。他强调,农民画应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通过夸张变形的画面、对比强烈的色彩和浪漫稚拙的风格来表现新农村丰富多彩的生活与绚丽多姿的民风民俗。同时,他还将剪纸、刺绣等传统民间艺术元素融入农民画中,使其更具民族性和地方特色。
雒志俭画家还向实践团展示了他的部分代表作品,如《母子情》、《两邻家》等。这些作品不仅色彩鲜艳、构图巧妙,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实践团成员们被这些作品深深吸引,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访谈雒志俭画家。大学生校园网通讯员 李嘉欣 供图
传承与创新并重,共筑农民画新篇章
通过此次探访活动,实践团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农民画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农民画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历史记忆。在未来的发展中,农民画需要不断吸收新的艺术元素和表现手法,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姿态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同时,实践团成员们也深刻认识到自己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方面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他们表示将以此次探访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农民画等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努力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守护者。
户县农民画,这一朵绽放在黄土高原上的艺术之花,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底蕴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实践团此次探访雒志俭画家的活动不仅是一次文化的洗礼和艺术的熏陶,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和思想的启迪。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户县农民画将会继续绽放光彩,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