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历史,聆听巢湖民歌与现代的交响】
7月21日,在这个暑期三下乡实践中,我们“赴非遗发源地,探巢湖民歌守正创新”实践团为响应“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走访巢湖洗耳池公园,访问民众对巢湖民歌的看法和传承。在巢湖之滨,洗耳池公园内,悠扬的歌声随风飘荡。这里是巢湖民歌的传承地,也是现代与传统交融的舞台。
上午,我们走进洗耳池公园,采访了巢湖民歌的传承人和爱好者,一起聆听巢湖民歌的历史与现代交响。

【走进自然,聆听洗耳池公园的音律】
阳光明媚的下午,我们来到了巢湖市洗耳池公园。公园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不远处,传来阵阵悠扬的歌声。循声而去,我们看到了一群银发老人正在举行“音乐会”。他们有的拉二胡,有的吹笛子,还有的用电吹管伴奏,演唱着巢湖民歌。
【坚持初心,采访巢湖民歌伴舞张阿姨】
张阿姨是巢湖民歌的伴舞,她很自豪的和我们分享曾经在十年前代表巢湖市参加安徽省的巢湖民歌大赛,并获得安徽省一等奖。她告诉我们:“巢湖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宋和元朝。这些歌曲反映了我们巢湖地区的文化特色,歌词语言朴素生动,充满生活气息,代表着巢湖人民的精神面貌和文化。”
当谈到巢湖民歌的传承时,张阿姨显得有些激动:“近年来,政府非常重视巢湖民歌的保护和传承。每年都会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开展巢湖民歌会、建设传承基地等活动。我们还会进社区、校园进行‘非遗’传承人培训,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巢湖民歌。”
【守正创新,倾听巢湖民歌的现代演绎】
在公园的另一角,我们看到了巢湖民歌的现代演绎。一位年老的爷爷正在用二胡伴奏,演唱改编后的巢湖民歌。他将传统元素与现代音乐相结合,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欣赏。
【保持热爱,采访民间“歌手”周奶奶】
周奶奶说:“巢湖民歌不仅限于传统形式,我们也可以尝试将它与现代音乐融合,让更多年轻人爱听愿意参与进来,让巢湖民歌焕发新的生命力。比如这首《巢湖好》,它融合了巢湖田秧山歌的传统音乐元素,展现了巢湖水乡的美丽风光。”当我们问到为什么一直坚持唱民歌时,她笑着说:“巢湖民歌是我们这代人的记忆,它唱出了我们的喜怒哀乐。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门艺术。”
【文化传承,学习二十大保护非遗成就】
在洗耳池公园,我们感受到了巢湖民歌的历史底蕴与现代魅力。这些歌声传递着巢湖人民的情感与希望,也将这片土地的故事传扬四方。随着巢湖民歌的不断传承与创新,相信它会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其中非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视为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非遗不仅是连接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而且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