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
“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社会实践团在7月的骄阳下走进了庄严而肃穆的烈士陵园。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此三者,常州三杰也。入园后便是他们的雕像,这是后辈对前辈的追忆,他们的故事,鼓舞着后辈不断奋斗前行。
听着英烈们的故事,看着来自他们的笔记,心里不禁充满了敬意。拼死收集的情报,染上鲜血的衣服,曾经收集的枪支弹药,在我们的心中架起了一座精神的桥梁。望着墙上一张张照片,看着那陌生而又和蔼的脸庞,这些正是为中华民族崛起而不懈奋斗的前辈们,是挥洒热血,创造和平的英烈。
队员们认真聆听工作人员讲述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这些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浴血奋战的英雄儿女,他们的故事深深触动了每一位队员的心灵。队员们纷纷表示,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实践团成员在参观烈士陵园活动现场。李畅 供图
传承红色基因,宣传红色文化
社会实践团来到了嘉泽镇,先后走访了高车垛和大园村,针对本地红色革命进行了调研,并且向村民们宣传红色文化。
团队成员们特别注意倾听老人们的讲述。他们耐心倾听老人们回忆革命战争年代的那段艰苦岁月,倾听革命先烈英勇斗争的故事,从中汲取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此次“三下乡”行动不仅让乡村老人们重温了革命历史,感受到了红色文化的魅力,也让团队成员们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他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入学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村民们虽然年事已高,但那份对革命事业的热爱与执着却从未减退。他们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地传承着红色基因,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实践团走访村民宣传红色文化。李畅 供图
发扬革命精神,倾听老兵故事
真正的触动心灵的时刻发生在周庄村,在那里实践团走访了退伍老兵江松海。江爷爷1969年冬天参军,党龄五十余载,精神依旧矍铄。提及往昔峥嵘岁月,他的眼中总是闪烁着属于军人的那份坚毅光芒。
1974年江老参与过三次大演习,第三次是海陆空重型坦克演戏,而江老所在连队是主力军。江老回忆起那段岁月,眼中闪烁着坚毅与自豪。他告诉团队成员们,他虽未参加过战役,但当兵的七年记忆却是弥足珍贵的。
江老分享他和战友们的故事,回忆了那些并肩作战的兄弟们。他说:“我们当时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保卫国家,保卫人民。虽然现在我们老了,但那份信念永远不会变。”
在聆听江老的故事时,仿佛穿越了时空,队员们被老兵们的英勇与坚韧所震撼,也被他们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厚谊所感动。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诉说着,今天的和平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

实践团倾听革命老兵故事。李畅 供图
以汗水致敬英魂,用劳动弘扬精神
在这片承载着无数英魂的土地上,队员们以汗水致敬先烈,用劳动传承红色精神。
烈士陵园内的松柏苍翠挺拔,仿佛诉说着革命先烈们不屈不挠的故事。团队成员们身着统一的志愿者服装,满怀敬意地步入陵园。
团队成员们一起拔草,让绿化带更整洁美观,在劳动过程中,团队成员们不仅展现了出色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风貌,更在劳动中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的伟大和崇高。这不仅让队员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和崇高精神,也让他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实践团在烈士陵园开展绿化活动。李畅 供图
在此次活动中,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了红色文化的力量与价值。在未来的日子里,红色文化将继续在乡村的土壤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为乡村的振兴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同时,也期待着更多的青年学子能够加入到“三下乡”的行列中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传承红色文化、服务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通讯员李小凤 李畅 )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