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追寻巢湖民歌发展足迹,深入了解巢湖民歌历史,让巢湖民歌文化薪火相传。7月12日,巢湖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赴巢湖民歌传承文化实践团前往巢湖市博物馆开展实践调研活动。
巢湖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不同的历史时期,巢湖文化都衍生出不同的时间内涵,如今浓缩于博物馆这一方展厅。巢湖有着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灿烂的文明,生活在这片热士上的巢湖儿女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绚丽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迄今为止,馆中设有“古时期的巢湖”“巢湖历史文化”“巢湖革命历程”“巢湖非物质文化遗产”“巢湖农耕文化”“巢湖名人”和“放王岗汉墓遗址陈列”等展厅。其中巢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共计81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2项,市级22项、县级55项。在7400平方米的陈列展区,精美的文物通过声、光、电等科技手段生动地诠释了巢湖区域的发展变迁。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践团了解巢湖民歌是巢湖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草根文化,虽来自民间,语言却生动形象、精练丰富,它并不是将简单的生活语言直接拿来,而是也讲究韵律、讲究比、兴、夸张、拟人等传统的艺术创作手法,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大众语言文化的精华。同时,工作人员介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巢湖民歌繁荣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以殷光兰、胡吉英等为代表的一批农民民歌手,把巢湖民歌唱进了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巢湖民歌红遍祖国大江南北。特别是已故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李焕之,率中国文联的一批艺术家们驻巢湖采风、体验生活,后来他根据巢湖民歌谱曲的《巢湖好》,至今仍然在巢湖流域传唱。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享受巢湖民歌 。 刘晨程 供图

实践团成员通过观赏丰富的藏品、专业的展示和聆听工作人员细致的讲解,深入体会巢湖民歌的历史文化内涵,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增加参与者体验感,加深对巢湖民歌的理解和热爱,馆中设有体验互动区。实践团成员依次佩戴体验区所提供的耳机,选取民歌后进行播放,体会巢湖民歌所蕴含的情感和力量。随后,队员们参观了能工巧匠传承的纸笺加工、悲喜交集的草台庐剧、盛传不衰的行风家规和记录历史回声的民间传说等等,这些非遗文化是巢湖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和文化瑰宝,也是新时代文化繁菜发展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不竭动力。
巢湖民歌旋律旋律优美、辽阔、华丽、悦耳、动听,其独特的题材内容和体裁特征,是中华民间音乐文化的优秀范例。同时它也是巢湖文化的源泉和土壤,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还承载着当地人民的情感记忆和文化认同。实践团感受到巢湖地区独特的民俗风情,进一步加强了对巢湖民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文化交流,传统文化面临着消失风险,巢湖民歌作为当地重要文化遗产,得到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的重视和保护,实践团也应积极采取措施传承和创新发展让巢湖民歌持续散发它最为迷人的魅力,主动肩负起时代赋予青年的责任,共同将其发扬光大,成为当地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巢湖博物馆合影留念。刘晨程 供图

(通讯员 孙星悦)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