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无涯勤作桨,青山有路志为梯
进入课程的第一部分,实践队员为孩子们进行学习习惯的引导,目标如同灯塔,指引着前行的方向。实践队员与孩子共同制定具体、可实现的学习目标,这些目标既有挑战性,又符合孩子的实际能力,让孩子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体验成就感,从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其次,自主学习是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实践队员鼓励孩子们独立思考,根据周围的青山绿水提出一些小小的问题,让孩子们主动去寻求答案,而不仅仅是依赖于被动的接受他人传输的知识。此外,时间管理是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农村的孩子往往因为贪玩,而容易忽视学习任务,为此,实践队员带着孩子们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将暑假学习任务分解为一个个小目标,分配到每一天,避免临时抱佛脚。当然,计划中也包含了休息和娱乐时间,保证孩子们有足够的时间放松,避免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被枯燥的学习任务消磨。最后,良好的学习姿势是能够好好学习的基础。实践队员对孩子们的坐姿以及拿笔姿势等进行纠正,争取让孩子们能够矫正自己的姿势。这不仅仅是为了能够为了学习更规范,更是为了让孩子们留住明亮的眼睛和健康的身体。

洗手习惯成日常,健康伴随我成长
进入课程的第二部分,生活小课堂正式拉开帷幕,实践队员以温馨而细致的方式,引导少数民族的孩子们学习并体验一系列健康的生活习惯,其中强调的是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实践队员展示着正确的洗手步骤,并解释勤洗手、洗好手的重要性。实践队员按照“内外夹弓大立腕”的口诀认真讲解:先是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接着是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然后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紧接着弯曲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随后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紧接着指尖并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最后弯曲手指关节,将指尖合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最后清洁手腕。实践队员每一步都配以清晰的解说,让孩子们在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引导下,深刻理解洗手对于预防疾病、保护健康的重要性。

随后,实践队员邀请孩子们上台,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孩子们兴奋地卷起袖子,模仿着实践队员先前的动作,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个步骤,脸上洋溢着认真与喜悦。
方言童声启智路,普通话音促交流
对于来自方言区的孩子,学习普通话并非易事。因此,实践队员通过各种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更加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普通话的魅力,掌握标准的发音和表达技巧。首先,实践队员先向孩子们抛出一个问题“古人之间怎么进行交流呢?”引发孩子们对于汉语语言的思考,随后便介绍普通话的发展历程。普通话为现代汉语,继承于北宋,定命于元明的“官话体系”。再追溯至上,便为春秋时期的“雅言”。孩子们在听完这一简要概述都若有所思,普通话的发展历史蕴含着中华文明发展的积淀,一样源远流长。在讲述过程中,实践队员着重强调我国的七大方言区,让孩子们了解到如今普通话作为国内各地沟通的桥梁的重要意义,也让孩子们更加明白学好普通话、说好普通话的重要性。接着实践队员还为孩子们开设了普通话小剧场,孩子们不亦乐乎的演起了西游记、葫芦娃等经典影视动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让孩子们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的方式,来锻炼语言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实践队员在此过程中也会为孩子们纠正发音,进一步提升孩子们的普通话水平。活动最后,实践队员还组织孩子们一起诵读经典诗词,结合传统文化元素,让孩子们在感受中华文化魅力的同时,提高普通话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通讯员(徐国诚 钟姝媛 黄煜雯)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