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活动

豫贵同心一家亲 民族团结共筑梦

发布时间:2024-09-03    阅读:
 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7月18日至22日,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组织“豫贵同心民族团结实践团,在团委书记张心晨老师的带领下踏上“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征途赴贵州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考察、交流互动、志愿服务等形式,深入了解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风土人情,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书写民族团结新篇章。

       实践团成员们第一个实践地点是贵州贵阳市青岩镇。成员们下村入户,参观了苗族的村落,被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深深吸引。苗族的吊脚楼、风雨桥和鼓楼等建筑,不仅美观,而且实用,更体现了苗族人民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在与当地居民的交流中,成员们了解到这些建筑不仅是生活空间,更是他们历史和文化的载体。每一根木头、每一片瓦片都承载着苗族人民的生活记忆。

(图1成员代表在村民家的合影 王凯歌供图)

       通过走访调研,实践团成员们探访留守老人、留守儿童、老党员和产业发展带头人。成员们与老党员们共话发展,聆听他们带领村民艰苦奋斗、共谋发展的感人故事。在老党员家中,老党员回顾往昔,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青岩镇因其城墙完好、位置偏僻安全,为不同民族的人们提供了暂时的避难所,回忆了各民族人民团结起来,保卫家园驱逐侵略者的难忘岁月。实践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党与各组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的优良传统。

(图2村民为实践团成员讲述往昔岁月 王凯歌供图)

       此外,实践团还参观了民族工艺品风情园,见证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强大力量。成员们从衣食住行方面深入体验。成员们积极尝试了苗族的传统服饰,感受到了其精致的手工艺术和独特的审美。苗族的银饰、刺绣和蜡染,每一件都是艺术品,其独特魅力和深厚文化内涵深深吸引着每一位成员。成员们纷纷身体力行参与其中,体验了苗族的传统手工艺制作,如刺绣和蜡染。在交流过程中,成员们还参与了当地人民的舞蹈和歌曲,品尝了他们的特色食物,了解到他们的生活状态和对未来的期望。他们对教育的重视,对年轻一代的期望,以及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担忧。成员们深刻意识到这些活动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民族精神的传递。这些互动让我们意识到,尽管不同民族间文化不尽相同,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共通的。

(图3苗族人民与成员们交流和展示 王凯歌供图)

       在参观之余,实践团成员还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宣讲活动,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向村民们宣讲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同时,成员们也积极学习研究当地民俗故事,真正融入当地民众。在深入了解后,成员们发现苗族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挑战。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减弱,语言和习俗的传承面临危机。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护和传承苗族文化,如何更好地尊重和理解其他民族,如何在交流中实现平等和尊重,成为成员们一直思考的问题。成员们深刻意识到,民族团结是国家稳定和繁荣的基础;民族团结不仅是政治口号,更是每个民族成员的责任。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生动的社会实践“大思政课”,也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实践团成员们通过深入乡村和民族地区,亲身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伟大力量,也深刻认识到了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他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努力学习和奋斗,为促进民族团结和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在未来的日子里,农大的学子们将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品格,扎根基层、服务人民,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中挺膺担当。他们坚信只要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就能共同绘就民族团结共振兴的宏伟蓝图。

 

 

通讯员及联系方式:文棪 15036618073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