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持续投入和改革深化,教育公平和质量的提升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特别在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和教育质量的普遍提高,对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助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7月4日,南京财经大学应用数学学院“三助”兴云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下车镇石羊小学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国家教育政策的引领下,团队致力于响应“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号召,深入乡村教育一线,为促进教育均衡、提高教育质量做出积极探索。
现状剖析:村小的挑战与机遇石羊小学作为下车镇的一所村小,面临着生源不足、经费短缺等多重困境。在与校长胡胜利交流的过程中,实践团队了解到,石羊小学现有学生121人,人数最多的年级是五年级,仅有28人。每学期按照一个学生30元进行财政拨款,经费匮乏。尽管如此,学校依然坚持落实国家教育政策,积极探索符合农村实际的教学模式。学校硬件设施虽然有限,但在教学要求上一丝不苟,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学质量,均力求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除语数英外,学校还开设了科学、信息、音乐、美术、体健、书法等等课程,致力于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扎实推进“五育并举”。
黑板上工整的板书,无不彰显着石羊小学老师们的严谨认真与扎实的专业水平。看着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团队成员纷纷陷入沉思,虽然村小面临着生源不足等重大困境,但丝毫没有影响基层勤勤恳恳的教育工作者,他们常年扎根于农村,将自己的青春全部奉献给了这片土地,令人为之动容。石羊小学还有内容丰富的图书室,书架上整齐摆放着一本本课外书供孩子们课外拓展学习,但由于时间可能比较久远,书籍上沾染了泛黄的年代感。应用数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孙晓飞向石羊小学校长表示,可以定期捐助一些书籍,为石羊小学的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特色展现:种植园的劳育实践
石羊小学还开辟了种植园,作为学生劳动教育的实践基地。种植园按一个班级四块小地分配,不仅是农作物生长成熟的基地,更是学生们劳动教育的生动课堂。在这里,学生们亲手播种、施肥、除草,见证作物从发芽到成熟的过程,在丰收时享用自己的劳动成果。通过种植玉米、芝麻、羊角蜜等作物,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从小培养劳动习惯与技能。种植园对面还有一小片桃园,现在正是摘桃子的时节,学生们路过桃园时可以寻觅叶丛中的桃子吃,又香又甜,给课余生活增添了一份独特的自然魅力。这种直观的劳动教育与亲近自然的体验,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他们对自然和生命的尊重。劳动教育的实施,不仅丰富了学校的教育内容,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了责任与坚持。
趣味数学课:点燃思维的火花
为切实落实教育公平,以实际行动为农村输送先进教育思想,实践团队中朱美嘉、吴文静两名成员特别为石羊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准备了一节趣味数学课。课程内容涵盖了直线相交的几何知识、乘法运算的基础技巧以及填数游戏、巧移火柴棒等思维训练。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引导孩子们面对复杂题干时,先从简单问题想起,简化问题情境,再逐步过渡到复杂问题,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