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活动

连云港市土地生态与城镇发展调研:成就与挑战并存

发布时间:2025-01-16    阅读:
9 月 20 日下午,调研组怀揣着对连云港市土地生态与城镇发展状况的好奇与探索之心,前往连云港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进行了一次深入且富有成效的走访调研。刚踏入局内,便能感受到这里严谨而忙碌的工作氛围,工作人员们有条不紊地穿梭在各个办公区域,为城市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在与工作人员的访谈过程中,调研组全面且细致地了解了连云港市的土地生态状况以及城镇扩张情况。工作人员首先谈到,在耕地和生态保护红线方面,连云港市出台了极为明确且严格的要求,《连云港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 - 2035 年)》就像是一本守护城市土地资源的 “宝典”。在这本规划中,连云港市立下了坚定的目标:到 2035 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 546.84 万亩,这一数字背后是对粮食安全根基的稳固坚守,每一寸耕地都承载着连云港市未来发展的希望,关乎着市民的 “米袋子” 和 “菜篮子”。而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 1893.2011 平方千米,更是为连云港市的生态安全筑牢了坚实的屏障,让这片土地上的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都能在红线的庇护下,和谐共生、自由生长。
为了将生态保护的理念真正落地生根,连云港市还系统地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连云港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2021 - 2035 年)》应运而生,它统筹着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就像一位技艺精湛的工匠,精心雕琢着城市的生态画卷。在这片土地上,曾经因过度开采而满目疮痍的矿山,在生态修复工程的 “妙手回春” 下,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植被重新覆盖,溪流再次清澈;曾经杂乱无章的湿地,经过整治后,成为了众多珍稀鸟类的栖息乐园,每逢迁徙季节,群鸟翱翔,场面蔚为壮观。这些变化不仅是生态环境的改善,更是连云港市对生态保护重视程度的有力见证。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面,工作人员详细介绍到,在已开发利用的土地中,耕地面积比重最大,这充分体现了农业在连云港市产业结构中的重要地位。而土地利用地域分化明显,市西北部以岗岭地为主,独特的地形地貌造就了这一区域独特的土地利用方式。林地、园地、水库等用地主要分布在这一区域,郁郁葱葱的林地涵养着水源,为周边地区提供清新的空气;硕果累累的园地为市民带来了丰富的水果资源;波光粼粼的水库不仅保障了农业灌溉用水,还为城市增添了一抹灵动的色彩。
随后,话题转向了城镇扩张情况。工作人员提到,连云港市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这一成绩的背后是无数人的努力与付出。城镇化率由 2015 年的 58.7% 提高到 2019 年的 63.6%,短短几年间,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按照规划,预计到 2035 年,城镇化率将达到 80%,届时,连云港市将迎来更加繁荣的发展局面,城市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也将进一步提升。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 2020 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 1.398 倍,面积 813.64 平方千米,这一科学合理的规划,为城市的有序扩张提供了保障,避免了盲目无序的开发。
然而,在城镇建设用地开发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城镇化发展质量与水平不相匹配,部分新建城区虽然高楼林立,但配套设施却不完善,教育、医疗、商业等资源分布不均,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城镇建设用地开发粗放低效,存在土地闲置、浪费等现象,一些工业园区土地利用率不高,未能充分发挥土地的经济价值。同时,连云港市城镇化水平主城区与县差异较大,主城区发展迅速,各种资源高度集聚,而部分县城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相对滞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市城镇化的均衡发展。
总结整理此次访谈内容,调研组成员深刻认识到,连云港市在土地生态保护方面有着清晰的规划和切实有效的措施,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而在城镇化进程中,虽然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提升城镇化质量,优化土地利用效率,缩小主城区与县之间的差距,将是连云港市未来发展需要重点攻克的难题。相信在连云港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及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实现土地生态与城镇发展的良性互动,让连云港市成为一座生态宜居、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城市。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掘乡村文化内涵,燃振兴精神引擎

掘乡村文化内涵,燃振兴精神引擎

为深入探寻乡村文化内涵对乡村振兴的驱动力量,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青禾护乡实践队于2025年1月14日走进滨州无棣古城旅游文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