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泉乡村好风光,振兴发展正朝阳
实践队员到达后,与老书记进行了亲切的交流,在参观茂盛的竹林时,老书记对实践队员说:“竹泉村的竹子呀,是从清朝就长出来了,有的还是从江西‘进口’的,岁数大着呢。”在走访中,村民告诉社会实践队员“正是这些天然的泉水,滋养了这么多竹子,所以咱竹泉村,就是名副其实的好地方。”生态是发展的第一根金手指,本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原则,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竹泉村依托其秀丽风光,走向了发展的康庄大道。
据老书记介绍,整个村子整体收入每年上百万,人均收入2万元,不仅可以满足日常温饱,还大大提高了居民幸福程度,体现了竹泉村的人文关怀。通过整合旅游资源,可以推动农产品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收入水平。老书记提到,“我们村的发展主要就是靠旅游嘛,因为景区需要,居民可以搞卫生,搞客房服务,门卫服务,还可以卖东西,像村民们田间地头种的作物,除了自己吃,还可以卖给游客做特产,又实惠又能赚钱,补贴生活也是够得,所以村里187户居民,只有两户贫困户,并且也得到了特殊关照。”多种产业协同发展,依托旅游业发展服务业,医疗卫生民宿全方位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岗位。
图为竹泉村景区出口。唐嘉蔚 供图
乡村振兴领头发展建设,学习新思想不断进取开拓
在老书记的带领下,实践队员们还参观了会议室,报告厅,会议厅内摆满了竹泉村发展的成果奖状,老书记骄傲的向我们介绍了村庄取得的卓越成就--2014年荣获“中国十大最美乡村”荣誉称号,2020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实践队员通过走访了解到,每月10日是定期的党员学习日,并且每个座位都摆放有特定的名牌,坚持做到每个人“对号入座”,村民高爷爷骄傲地对实践队员说:“我们每次都能学习到新的知识,包括党内各项报告,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为群众谋福利。”
村民孙奶奶和她的孙女对实践队员说:“孙女出生那几年,景区就开始大刀阔斧地修建了,先是修了路,渐渐地又把各种设施完善出来了。”2008年开始修建竹泉度假村时,为响应乡村振兴的号召,政府大力扶持竹泉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修建公路、完善绿化和基础设施。乡村居民和政府共同努力,造就了如今的生态文明景区。疫情结束后,旅游村的游客一直在增多,村民的收益也不断上涨。满足了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景区租用了我们的土地,每年给我们租金是我们的一部分收入来源,并且景区建设过程中,我们村民也得到了不错的工作和福利,我们拿着身份证就可以在节假日去景区游玩”村民说道,“而且村庄的环境好,除了孩子上学,各种条件也很方便。”

图为村庄村委会宣讲报告厅。唐嘉蔚 供图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