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纪实5:白骨无声昭国耻 青春有担当继初心——软件学院赴大同市社会实践队

发布时间:2025-07-18    阅读:
为筑牢青年精神根基, 刻下“历史不容遗忘”的烙印,让青春脚步与民族复兴同频共振,7月1日,软件学院党委副书记靳海波带领赴大同市社会实践队前往大同煤炭万人坑遗址纪念馆,在这片承载六万冤魂的土地上,展开一场关于“铭记”与“担当”的青春对话。·
纪念馆内,时光仿佛凝固在这段黑暗岁月。实践队员们跟随讲解员的脚步,触摸着日军侵华“以人换煤”暴行的冰冷证据。万人坑中层层叠叠的白骨、劳工血书的斑驳字迹、锈迹斑斑的镣铐,都深刻的震撼着队员们的心灵。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队员们来到“矿工苦难史”展区。玻璃展柜内,锈迹斑斑的镣铐、磨得发亮的矿工镐、补丁摞补丁的粗布工装,无声诉说着被强征劳工的悲惨遭遇。队员们低垂的头颅中,是青春对历史最沉重的叩问
在万人坑纪念馆的展示墙上,透过防护玻璃,照片中的白骨令人揪心——有的颅骨带着弹孔,有的腿骨呈现断裂痕迹,有的骨骼上还残留着镣铐磨损的印记。这里掩埋的6万多具遗骸,都是被日军折磨致死或因伤残被抛弃的矿工。仅1940年至1945年,大同煤矿就有超过16万劳工被强制劳动,平均每出1000吨煤就有4名矿工失去生命。听着讲解员的介绍,实践队员们渐渐湿润了眼眶,课本上的文字远不及眼前的景象震撼,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个破碎的家庭和不屈的灵魂。在“万人坑”实景复原区,队员们目睹层层叠叠的矿工遗骸,触目惊心的历史场景令人震撼。馆内陈列的矿工工资单、日军发放的劳工证件等文物,以及考古发掘出的骸骨证据,直观揭露了侵略者的暴行。通过多媒体影像资料,实践队成员深刻体会到那段“满山不见人,满山皆是人”的屈辱岁月。
走出遗址纪念馆,队员们在“无字碑林”前肃立默哀,表达对遇难矿工的深切缅怀。那些浸着血泪的记忆,化作实践队员们前行的力量,为民族复兴筑牢精神根基,也为人类和平贡献青春智慧,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续写“不忘来路,方知去向”的青春答卷。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探寻文化根脉 践行青春担当

探寻文化根脉 践行青春担当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山西农业大学城乡建设学院创新实践育人模式,于近日组织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