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8日,第四临床学院“医”心一意暑期社会实践队通过线上采访的形式专访了襄阳市襄州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姚文林。
姚文林,湖北医药学院1993届校友,湖北省襄阳市黄集人。他荣获襄阳市“五一”劳动奖章,获评湖北省优秀基层科协“三长”、襄州区“鹿门名医”、“襄州杰出人才”等奖项。他从事神经科疾病的诊治二十八年,擅长各种脑血管病的诊治,尤其在高血压脑出血的各种手术治疗方面有较深入研究。姚文林以“三程医路”,为医学生明确了前行坐标。
姚文林义诊
第一程:磨砺成锋,力克“天下第一痛”
1993年,姚文林从当时的同济医学院郧阳分院毕业。回忆起求学时光,他的语气中充满怀念:“当时的条件虽然艰苦,但同学们都有一股求知若渴的劲儿,特别打动人。”那时的教室没有空调,夏天闷热得像蒸笼,冬天又透着刺骨的寒意,可只要老师一走进教室,大家立刻拿出课本,每双眼睛都紧紧盯着黑板,生怕漏过一个知识点。毕业后,姚文林被分配到一家县级医院,在简陋的条件下开始了他的行医生涯。基层经历是每一位医学生成长的沃土,通过这段历练,他深刻认识到专业能力的重要性,也明白不应畏惧环境艰苦。作为一名志存高远的医生,他不满足于眼前成就,为了能精进自己的医术,他不断寻找机会前往更高平台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埋头苦练技术的坚持下,机会终于来临。2000年初,姚文林获得到大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修的机会,专攻当时在国内尚属前沿的“三叉神经痛微球囊压迫手术技术”。三叉神经痛被誉为“天下第一痛”,罹患该病症的患者,就连日常说话都需小心翼翼,强烈的疼痛感常让他们夜不能寐。每当看到患者被三叉神经痛折磨得痛不欲生,他心如刀割,便暗下决心:必须精通这门技术,帮他们摆脱痛苦。
但钻研之路并非坦途。“那时技术资料特别匮乏,不像现在有那么多资源可以利用,”姚文林回忆道。面对困难,他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整日奔波去查找国内外理论资料。在猪头、狗头上反复进行穿刺训练,尽管汗水浸透衣衫、手上布满针眼,他也毫不在意。“有时候一练就是一整天,手上都是针眼。最后还是通过自备一些操作的设备,也就是穿刺针,才开始做手术。”日复一日的坚持,让他的技术愈发精进。他深知,面对困难不能轻易放弃,身为医生更不能给自己找理由,技术不行那就练。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就算练了无数次,双手伤痕累累,也得把技术练到位。
所有的付出终有收获。后来,姚文林接诊了一位被三叉神经痛折磨5年的患者。由于当时三叉神经痛微球囊压迫手术在国内尚不成熟,许多医生都望而却步,但看着患者痛苦不堪的模样,姚文林毅然决定接下这台手术。他凭借精准的术前评估和娴熟的操作顺利完成了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当患者紧握他的手含泪道谢时,他更加坚信:“一名优秀的医生,就应该把一台手术反复练,做到极致。”
姚文林为患者做手术
第二程:临危破局,仁心化解医患结
“即便你技术练的再好,手术也不能保证完全不出意外。那么当意外来临时,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呢?”姚文林在神经内科工作时,曾做过一例支架植入术,让他印象特别深刻。术后患者出现偏瘫并发症,家属情绪激动,执意要找他讨个说法。面对压力,姚文林始终牢记:“出了问题,首先得有积极态度,要找更多方法去解决。”随后,他带领团队跟家属反复沟通,在取得家属信任后,查阅大量资料,最后通过药物和康复训练,最终帮助患者恢复得很好。
后来,姚文林转向管理岗,回望多年前那起因术后并发症引发的医患纠纷,他有了更深的感悟:“不管是做科主任还是做院长,术前都需要和病人多沟通,得用心用情对待每一位病人和家属,要让他们感受到医学的温度。”
面对从医路上的种种挑战,姚文林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即使困难再大也要顶住压力,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因此,他特别提醒医学生:在职业准备阶段要注重提升医患沟通能力,为以后扎根临床一线做好充分准备。
姚文林工作
第三程:学海无涯,寸心长守医者情
医学知识迭代迅速,姚文林一直秉持着终身学习的观念,唯恐落后于人。“在医学领域,有一句话叫活到老学到老。”他常这样说。即便已过知命之年,姚文林依然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每次出差,逛书店都是他空闲时的第一选择,哪怕时间再紧事情再多,也要抽出时间学习最新的理论知识。
今年5月,他赴北京出差,王府井的书店成了他最常驻足的地方。每次从协和医院出来,他都会毫不犹豫地奔往书店,去寻找医学和管理类书籍。正如他所说:“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管理行业,只有打好理论知识基础,才能万丈高楼平地起。”多年来,他笔耕不辍,在医学研究领域留下了诸多成果。他发表的《双向引流及尿激酶灌注治疗脑室内出血》,详细阐述了该方法在治疗脑室内出血中的应用,通过对26例患者的临床实践,验证了这一疗法的简单、有效、安全与可行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与团队合作完成的《颅脑损伤双瞳散大的救治》,基于对136例颅脑损伤双瞳散大患者临床救治经验的总结,深入分析了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对临床救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些文章不仅是他科研成果的体现,更是他不断钻研医学的见证。这份对知识的渴求,既是他三十余年医路前行的最好注脚,也为医学生树立了精神标杆:唯有终身学习,把技术“学懂、弄通、做实”,将医学理论融会贯通,才能在从医路上对得起患者的信任与托付。
姚文林三程医路里砺锋芒、敢担当、勤研学的精神,早已化作照亮后辈的星光。湖医药学子当以他为标杆,坚守医者初心,精进医术,在漫漫医途上勇毅前行,让仁心仁术永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