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在心中,愿以行动。”7月14日,“防范于心,反诈 于行”队伍成员来到山东省淄博市泰和花园社区,开始实地调研实践活动,与当地居民展开深刻交流。通过调查问卷和实地走访等形式,了解社区居民对于诈骗行为的认知程度及判别能力。在活动过程中,当地居民和社区相关负责同志对社会实践队队员的到来表现出来极高的热情,他们详细介绍了近年来,社区居民经历的诈骗事件。我们仔细聆听了相关情况,也了解到在泰和花园社区电信诈骗现象普遍存在,涉及范围广,诈骗手段多样,这些诈骗手段主要包括虚假中奖信息、冒充亲友急需资金、假借投资理财等等,通过迷惑、威胁或胁迫受害者,使其主动交出财产。甚至不法分子可以很容易得到被害人亲友的声音,图片信息等,充当证明身份的材料,以增强其可信度。受害人大多表示,根本没有意识到上当受骗。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居民认为自己的防骗意识较高,但是也曾或多或少陷入被诈骗危机之中,当地公安机关,网信办一直高度重视防诈骗相关工作,但由于诈骗种类之多,涉案金额之巨大,工作任务之重大,部分工作难以全面开展,只能从源头解决问题,所以,近年来,也在加强防诈骗宣传工作。此次讨论让我们更加设身处地了解到诈骗手段的多样化,高超性。也同样意识到防诈骗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
简单交流过后,社会实践队成员根据调查结果及了解到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了防诈骗知识宣传普及,主要将重点放在电话诈骗及新媒体诈骗方向。我们用具体实例引导当地居民,提升自我防范意识,不轻视诈骗手段,更好识破不法分子的伪装,要坚持四个不和六个一律原则,即“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不刷单”;陌生人汇款电话一律挂,陌生中奖先交钱一律拒绝,陌生链接一律不点,陌生网站一律不用,亲友要钱请求一律证实,自称公检法汇款一律拒绝。遇到来源不清,疑似诈骗的信息,要及时和当地有关部门反应,牢牢把握好自身的财产安全及人身安全。
为了进一步扩大宣传的影响力,“防范于心,反诈于行”志愿队有关成员还在泰和花园社区内发放了防诈骗宣传传单。这些传单简明扼要地总结了常见的诈骗手段、如何防范诈骗以及应对诈骗的正确方式,鼓励大家加强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承诺。针对老年人群体,我们还特别开设了保健品诈骗介绍板块,保健品诈骗是一种常见的违法行为,涉及以虚假宣传、欺诈手段推销无效或低效的保健品,以获取非法利益的行为。详细地向老年人群体介绍了保健品诈骗的虚假宣传,高压销售以及其他相关流程和严重危害,从科学的角度,详尽地科普保健品相关知识。
在此次社会实践过程中,“防范于心,反诈于行”队伍成员们深刻意识到,防范电信诈骗,仍旧任重道远。电信诈骗的危害性不仅仅在于对个人财产造成直接损失,泄露个人隐私,更会对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破坏社会信任,助长犯罪链条的存在。因此,我们必须高度警惕和加强防范,以保护自己和他人免受电信诈骗的伤害。